昨天是西方的情人节,是情侣之间增进感情的大好时机。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人对于这个浪漫节日并不热衷,甚至有些恐惧,究其原因大多是高昂的过节成本。(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游弋在情人节当天的城市街头,会发现到处都是捧着鲜花的女孩,至于西餐厅,则需一周前就开始预订……据媒体报道,除却赠送珠宝首饰,房产汽车,普通的一次情人节花费就仅鲜花、巧克力、晚餐、电影票加起来,没个一两千是解决不了的。
这对那些漂泊在异乡,本身收入就不高的年轻人来说,原本充满浓情蜜意的情人节无疑变成了一场“情人劫”。而姑娘们之间也会因为男朋友送的礼物轻重而有所比较,别人送了几克拉的大钻戒,自己却仅有珍珠耳环;别人收到了房产证,自己却只收到了汽车……在不断的均衡比较下,心态失衡也在所难免。所以,过完节心理憋屈或者与男友秋后算账以致闹别扭分手的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诸多没有情侣的年轻人在情人节这天又感到了深深的孤独感,他们受到了来自有情侣者不自觉的优越感的压力,像独自上路的屎壳郎,既悲伤又备感羞辱。这个时候,一股“反情人节”的运动在新浪、搜狐的微博中出现了,他们在微博中倡议说,“去电影院把单号座全买光,把情侣们都隔开!”“打电话把酒店大床房都订完,让情侣们在雪里挨冻!”
其实,情人节本是表达爱的节日,过情人节本意是为了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本应与理解、关爱、美好有关,而不是充满了金钱的铜臭气与沉重的被抛弃感。可是越来越多的世俗化、物质化色彩让情人节更加成为了商家的傀儡,沦为了形式主义的肉票,强调了金钱、物质的方面,稀释了爱与关爱的本真。
电影《欲望都市》里,女主角凯莉被男友在婚礼上甩了,后来凯莉经常给朋友夏洛特的女儿蕾蕾讲故事,来年情人节,小蕾蕾送给凯莉一张卡片,希望凯莉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凯莉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这才是爱,这才是有关情人节的真实内核。这可能最初脱胎于关于情人节的纯美传说,据说3世纪的时候,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所以,情人节不仅有关爱情,更是对信念与勇气的激赏。在这样的日子,去除世俗化的魅影,离真爱近一步,再近一步,去享受来自情人、朋友的祝福与爱,才是最应该有的态度。(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小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