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团聚的美好,享用年终收获的甜蜜,人际应酬的繁琐,新年挑战来临前的忐忑……用“甜蜜的负担”来形容春节,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月8日,在《大众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三成网民春节花费超过5千元,称影响幸福感”的报道。再到此处“春节六天贵阳各医院接诊量是平时的一倍,急诊室里不断上演乐极生悲”。某种程度上,春节更多地显露出了其“负担”的一面。那么,有没有可能使这段美好的日子只是甜蜜,而没有负担?
首先,春节不仅仅是“酒肉盛宴”,亲人之间完全可以用交流旧岁中的成长故事、趣闻轶事来代替推杯换盏。同时,茶余饭后,不仅可以通宵麻将、扑克,还可以去运动场搞一个家庭乒乓球赛,去电影院欣赏一部视听盛宴。“酒肉盛宴”的年节观念来源已久,倡导健康的年节观念,除了公众的自悟外,离不开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与积极支持。
其次,春节不仅仅是“礼尚往来”,朋友之间、老同学之间完全可以去小时候玩过的地方、一起经历过的母校,重温一番——拜访年迈的老师,坐坐曾经的教室,看看自己的成长,多少感悟与乐趣会涌上心头。而在春节气氛的渲染下,这些情愫则像极了一杯浓酒,令人未饮先醉。这点,应该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共识。
再次,春节不仅仅是“爆竹声声”,“禁放令”的存废争执不下,同时,因为销售渠道的限制,烟花爆竹的价格也是不断上涨。那么,为何不舍弃这一既昂贵、又危险的消费内容呢?因为爆竹声淡去而造成的寂静,不妨用一段音乐来代替,原本为小孩买炮竹的零钱,不妨买成几本有趣的儿童读物。如此,何愁春节不祥和?
“健康、和谐”应该成为春节的精神实质,这需要公众的觉悟。同样的,也离不开广大基层组织的积极引导与带动。另一方面,提醒大家避免“乐极生悲”,这不仅仅是医院的事情,各路媒体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在报道春节的热闹与喜庆的同时,不能忘了给大家一些科学的提示。如此,才能逐渐抛却传统的过节方式,拥抱只甜蜜不负担的春节。(中国台湾网网友:郭杨阳)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