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好心也会惹来争议,比如陈光标的台湾慈善行。台湾当局一官员曾称,陈光标的风标是因为他实在太高调。早前,陈光标称将率50余位大陆企业家来台行善,但因坚持当面发钱被部分地区拒绝。(1月26日,中国台湾网)
如此慷慨解囊引来如此争议,看来对于什么样的慈善方式才是合适的是必要争论一番的。
高调慈善是否合适?历来推崇裸捐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一直都有高调慈善的习惯,笔者不惮由此推论陈光标先生的慈善之举意在沽名钓誉,在中国慈善文化尚未形成的大背景下,陈先生一直坚持慈善,并高调提出要“裸捐”,其慈善之心可谓日月可鉴,笔者更愿意将陈先生的高调慈善理解为对慈善理念的践行和推广,借以高调以倒逼更多先富人士参与慈善,为富而仁。当然要推广慈善理念,是不是唯有此道呢?毕竟此道的副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要求受捐者在镜头之下接受他人之赠,但凡是有尊严之人都会有所顾忌的。是否还有既能表达爱心又能不损他人颜面的慈善方式呢?
对于慈善,人们似乎都习惯于日常所见的“扶贫”,而这种扶贫往往都是停留在输血式扶贫,比如此次陈光标先生每年都会选择贫寒地区送红包,此次前往台湾也是直接向当地贫困民众发放红包,陈先生可以基于尊重当地受捐者的尊严需要,调整慈善方式,这或许能得以皆大欢喜的局面。笔者认为,如果说陈先生的红包发放是慈善现金捐款行为的话,那么通过慈善资本运作的善举更应该值得提倡的慈善方式,比如捐资于科研。当然笔者无意于要否认现金慈善,从本质上说,无论是现金红包还是捐资科研,慈善的介质都是钱,但两种方式却有不同的慈善价值。
输血式慈善,或许能借贫困者燃眉之急,但是不是最有效率的却不尽然,而如果将慈善捐款通过一定方式的运作转为慈善资本,不仅能慈善,而且能在相当的慈善捐款下做出更大的慈善,资本与现金所不同的是,资本可以通过运作创造出更多的现金或者其他价值,捐资科研当然就是通过资助科研创造更大的技术价值,那么慈善助贫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其实是可以的,在国外,有钱人的慈善行为大多通过基金运作,其核心就在于通过基金管理,进行慈善资金的资本化运作,以创造更多的资金进行慈善。
在此种慈善方式下,不仅能保证慈善基金的规范妥善管理,同时可以借基金这一媒介吸引更多的慈善爱心,更好地倡导慈善理念,通过慈善基本的资本化运作是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慈善体,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此之下比起简单地输血式捐款还是要好得多。(中国台湾网网友:高亚洲)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