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盗,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楚门镇坑郑村岙底自然村的76户村民居然自发集资修了一道城墙将村子“围”起来。近日,这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热议。为何村里会采取如此高调的做法来防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坑郑村村委会主任阮国麟说,这是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想出来的点子,“办这件事,村民们心最齐”。(1月31日广州日报)
人均收入超2万六成人住别墅,富得流油的村子隔三差五迎来梁上君子的惠顾,确实伤透脑筋。尽管投入巨资、筑城墙防盗效果很好,一个月了村里还没有发生一起盗窃案,但村干部觉得这个“点子”很给力,就大错特错了。
风景这边独好,其他村怎么办?以往年关时,正是盗窃案的高峰期,岙底村一般一星期都要发生两三起。岙底村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面与外界相通。只需要修建一面城墙,就可以完全与外界隔开了。其他村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要修城墙把整个村子围起来的话,造价会太高。小偷这会儿可能正嘀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虽然其他村的条件差点,毕竟还有下手的地方,否则这大过年的,难道被拒之高墙之外饿死不成?
雨果曾经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从这句话引伸出来,多建一座城墙,却意味着可能要多建一座监狱。防小偷的城墙越厚,小偷可能“升级”为大盗,牢房的城墙也将加厚。因为不解决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人人自危,人人自保,结果可能不仅得不到期望的安全感,反而更加的不安全。
贫困不是犯罪的理由,笔者也无意小偷的行为开脱罪责,但无论如何,重视与破解贫困者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却一定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责任。我们不但要加强治安措施,还要解决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当然,这不是一个村子的事情,需要从政府到基层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发力,在建立帮抚救助体系的同时,让更多的弱势人群有工作,有收入,有保障,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因此,先富起来的岙底村不妨多关注一下周边尚未走出贫困的村庄和人群,带动他们也富起来,这远比大建防盗墙要长治久安。(中国台湾网网友:梁江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