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民工期待:小康幸福和谐美满

时间:2010-12-06 16:34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小记:自己也曾是农民工,现在究竟属于什么工种也说不清楚。应该说,我对农民工有着较深的感情,对他们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内心愿望、整体素质等都有很深的了解。为了完成农民工对“十二五”的期待和愿望,我专门抽调每天下班后和五个周末深入湖北省武汉市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建筑工地、建设基地、工厂车间等实地采访和调查,以亲身感受和触摸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变化、文化素质现状、未来愿景与梦想等各方面的参数和指针,得以完成此稿。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呼声和亟待解决的农民工共性问题进行归辑与整理,以供参考。

  历史不应该忘却,农民工演奏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的最强音符!多少人、多少力、多少事、多少情书写出今天的富强、繁荣、和谐、发展、成功、幸福、希望与梦想!

  “十二五”期间,农民工期望有活即日常工作有活干、有吃有穿生活有着落,且享有社保;有住即有居住条件的住所,且享有住房补贴;有医即生病了有医院可救治,且享受医保或减免治疗费;有学即本人或子女或孙子女能受到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或培训,且收费合理合规合法,不收赞助费、不设门槛、不拒收……农民工对“十二五”的期待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罗。只能靠各级政府决策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决策管理与工作实践中逐步落实兑现。

  农民工也叫外来工,农民工一词的提法最早出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指改革开放后,大批背土离乡、进入城镇、靠体力吃饭、实现城乡劳动力大融合的农民。人类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但农民工并非一定是农民出身,包括进城的农民、做苦力的城市人、部分蓝领白领金领、居无定所的部分大学毕业生等。只是由于中国特殊户籍制度的残存,才产生了特殊的“农民工”状况。至今没有任何权威部门和机构给农民工一个核心定义,农民工一直介于狭义与广义之间。

  30多年来,不甘贫穷的农民工纷纷走进城镇、工厂、企业。此后,每年春节前后形成了中国一大景象——民工潮。一时间,城市人慌了,以为农民工来抢自己的饭碗了,先由抵抗到歧视,再由同情到理解的艰难转化。后来,城市人发现了,农民工进城,不仅没有抢自己的饭碗,反而因农民工的出现,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了、城市的马路变美了。因为,农民工进城,大多数都是从事生活最底层的工作——建筑工、环卫工、保安员、工厂临时工和季节工、饭店商场服务员等,都是城市人不愿做的工作岗位。

  农民工具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其一,表现在户籍身份上,虽居城镇,身份依然是农民;其二,体现在职业身份上,大多数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是以非农为主的其他职业,如建筑业、服务业及城市人不愿做或没人做的职业;其三,凸显在社会保障身份上,当面临生活、就业、就医等困难时,没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援助和保护。

  农民工现状令人担忧。一是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生活环境差、就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上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农民工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社会中工作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二是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由于没有专业技能,只能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力气活;生活条件极度恶劣,大多数住在简易的民房、工棚、甚至更恶劣的环境;劳动所得报酬低、工资常被拖欠、安全和健康没有保障……

  农民工的呼声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主要聚焦在就业、福利、就医、教育、住房、尊重等方面。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