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近日在《中国青年论坛》上发言时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强调说,虽然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11月22日《新京报》)
干吗上大学?在N年之前,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考上了大学就好比鲤鱼跳过了龙门,毕业后工作不愁,房子不缺,从此端上铁饭碗。
干吗上大学?“是啊,我上大学来干吗了?”遭遇了又一次面试失败的大学生听到此问题自己也很迷茫。遥想当年,怀着满腔热情,雄赳赳,气昂昂跨进大学校园。之后,忙考级,忙恋爱,忙社团活动,日子过得充实而甜蜜。直到毕业临近,才蓦然发现自己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了,离别的愁绪,工作的压力一齐涌上心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校园,挥别同学,泪别恋人,天之骄子们踏上了求生存之旅。然而,梦想是斑斓的,现实是残酷的。马不停蹄的参加招聘会,天女散花般的投简历,到最后才发现梦想真的很难照进现实:用人单位要么要求有工作经验,要么点名要硕士、博士,一个“光秃秃”的大学文凭实在激不起人家的胃口。到最后,除了少数人被机遇砸到,或被“好爹”罩着,达成所愿外,大多数人只能从降低目标,先解决生存再追逐梦想。
大学毕业生市场“供过于求”,乐坏了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竖起个摊子,立即就会被狂热的毕业生围住,人这么好招,傻子才愿意出大价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需求量大增,农民工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用工荒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招进新工人,留住老工人,用人单位不得不通过一次次加薪来稳定军心。
此消彼长,最后就形成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的工资逐渐缩小的局面。但这是不是就说明“知识无用”或者“上大学浪费青春”呢?
非也!先看一下大学生和农民工求职岗位就会发现,大学生应聘的岗位多是管理类,营销类,而农民工涌向的不是建筑,就是车间流水线。大学生为何不去应聘送水工?农民工为何不去应聘办公室文员?道理是不言而明的,这就是知识的价值!可见“知识无用论”乃是一种消极悲观的论调。
再看大学生和农民工发展的前景。大多农民工辛辛苦苦一辈子,到最后只能有两种身份——农民工和农民。而大学生则因为岗位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人生路上的机遇要远远多于农民工。
笔者认为,不应该总是拿大学生和农民工做对比。这个社会本来就有阶层固化的危险,人人都活得小心翼翼,敏感而好斗。刚毕业的大学生为自己有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而苦闷,农民工为自己累死累活养不起老婆孩子而抱怨,从收入水平看,二者都属于社会的底层,干嘛总是盯着他们的“钱袋子”、拿弱者取乐?
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人人以机会,让大学生可以拼能力不再“拼爹”,让农民工不再为讨薪而爬上高楼塔吊,这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中国台湾网网友:于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