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开始了。客观地说,亚运宣传较之奥运、世博的确冷却不少,但终究没有完全低调。笔者以为,亚运时隔十年重返中国,最让人尊敬的不是多少工程、多少硬成绩,而是当局和民众在盛事面前显示出的冷静和理性,以及共同展现出的一种久违的正常态度。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每天在你耳边轰炸亚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宣传让人难以接受。”亚组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如此说。事实上,从亚运会进入筹备期,类似质疑就层出不穷:有奥运与世博的夹击,亚运宣传为何如此低调?曾此言正是对该质疑的最好回应。无论出发点有否无奈,但至少从理念上,当局已经意识到轰炸式的宣传比不上人文的温馨交流,意识到观念与语词的灌输支撑不起真正有内涵的国际盛事。
反观一些迎接国际盛事的广告,常能看到类似的话:吃冰棒,迎盛事。透过全民火热的“激情”背后,静下心来一想,冰棒真能与国际盛事必然挂钩吗?冰棒入口,是盛事精神得以弘扬还是商人获得利润?以一场盛事为噱头的商业活动,在宣传大局中只是简单工程,变相强制推广的只能是单一的信息和语词,而非精神的构建、价值观念的弘扬与受众的认可。幸运的是,类似活动在亚运中数量大为减少。
你可以批评,你可以说筹备工作哪里不好,这就是本次亚运会筹备工作的进步之一。在迎亚运期间,广州遭到的媒体批评不算少了。迎亚运工程先被指形象工程后被指扰民,迎亚运短信“半夜鸡叫”惹来群众不满,推普造谣引来公民表达诉求……当地媒体在前线把这些事都给曝光了出来。此后领导道歉的道歉,工程整改的整改,与其他地区迎盛事时一片“祥和”的舆论环境相比,理性、冷静甚至毫不客气的报道让国人了解到一次符合逻辑的、正常的盛会筹办。
公民社会是一种秩序,一种人人平等的秩序,其中每个主体的思想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但在行政力量可能会领衔并凌驾于其他力量的时刻,这种秩序就会屈从于所谓大局。市场自由的地域,日常状态下这种秩序常有,但处于“集中力量办某事”的“团结”语境中,还能保有这种秩序延续的习惯或影子,实属难能可贵。
如今,我们看到了,亚运宣传不再恶性侵占公共话语空间,行政力量在此中没有吞噬一切,为大局抛弃个体的逻辑至少到这里是个暂停。当局像普通人一样,会说话,会犯错,以一种正常的姿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光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为亚运叫好。(中国台湾网网友:卢义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