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开县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叫张青田的老人。五年前,村里为这个五保户修了房,拉起了电线,安了灯泡。五年后,一位刚毕业的村官在走访村民时无意发现,老人家的电表5年来总共只走了6.1度。这位年轻的村官万分感慨,将老人的事情发到了网络上,短短3天里,有21568位网友持续关注,纷纷留言表示深受震撼,心里“酸酸的”,向这位“最节约老人”表达敬意。(10月25日《重庆商报》)
5年仅用电6.1度!细心的网友给张青田老人算了一笔账,老人每年只用1.22度电,也就是说每天仅用电0.0033度!网友们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把“最节约老人”“节能先锋”等赞誉送给了张青田老人。
张青田老人完全有资格接受这些溢美之词。虽然在中国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孤寡老人,但是能把“低碳环保”演绎到如此程度的,相信没有几个。可是,当走进张青田老人的家里,“见证奇迹”诞生的过程后,这种敬佩就变成了心酸。老人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两个5W的灯泡,并且从来没有同时开启过,据邻居透露,只要有点光线张青田就不开灯,天黑了就进屋睡觉。5年用电6.1度的节能奇迹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在一些偏远农村,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并不稀奇,而张青田的小屋里连一台黑白电视都没有,唯一的电器就是两个打开后发出荧光的小灯泡,还是令人感叹和心酸。农村生活条件虽然和城市存在差距,但是像张青田这样的“一无所有”,在农村也绝对是一个“赤贫”。一屋、一人、两个5W的灯泡,老人天黑了不进屋睡觉能干嘛?两个闪着荧光的小灯泡,其作用已经超越了照明,那是老人和现代化联系的唯一纽带。虽然张青田现在每年可以领到国家2200元的五保户补贴,维系一个人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了他的孤寂,5年仅耗费6.1度电,与其说说他是节能的典范,倒不如说这是老人孤寂的体现。
为了体验老年人独守空房子的感受,前几天,山东青岛有媒体组织了一次“走进空巢,挑战孤独”的活动。主办方通过网络投票挑选了三名志愿者到一个空房间进行空巢体验,时间共七天,体验者不可以走出房间,不可以打电话,没有电视可看,上不了网,唯一接触的外人就是卫生保洁员和送饭的服务员,坚持到最后的可以获得5000元奖金。结果,体验的第四天就有一人不堪寂寞的压力,黯然退出,另外两人虽然坚持到了最后,也在这七天里经历了烦躁失眠等症状。相信如果把这几个体验者放张青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虽然创造不出5年仅用6.1度电的节能奇迹,但获得个“节能标兵”称号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不能仅仅叹服于5年6.1度的用电奇迹,更应该看到奇迹诞生过程中主人公张青田老人的孤寂,在孤寂面前,奇迹不堪一提,我今后宁愿看不到这样的节能奇迹。与其把“最节约老人”“节能先锋”这些华而不实的帽子给张青田,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能给许许多多像张青田这样的孤寡老人提供怎样的帮助。(中国台湾网网友:于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