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称,互动‘偷菜’游戏属于简单机械操作,无益于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或被取消!”这两天,网上流传的这则消息让大批“偷菜”爱好者感到不安。昨天记者从文化部门了解到,省文化厅并未收到有关取消“偷菜”游戏的通知。业内人士也分析,强制取消“偷菜”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些整改措施已悄然进行。(10月19日华南网)
去年,一款名叫“偷菜”的游戏席卷全国,无论老少,也无论白日黑夜,人们沉浸在其中不亦乐乎。一段时间里,青少年因日夜沉迷“偷菜”、“种菜”荒废学业,老年人因为半夜“偷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上班一族忘乎所以的“种菜”“偷菜”,国人开始对“偷菜”游戏颇有微词。
为此,文化部特意下发通知,为了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净化可能存在的不良文化,“偷菜”游戏改名为“摘菜”。尽管名声有所变化,但是,仍无法阻止日益增多的“偷菜”大军,人们开始呼吁避免网瘾。
或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偷菜”游戏再次受到文化部的关注,既然改名无法解决实质问题,不妨一禁了之。于是,由某些官员拍脑袋决定的取消偷菜游戏便从媒体传递出来。自然,这种“头痛医脚”的滑稽做法迅速引起了舆论的哗然。
不可否认,“偷菜”游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在它的作用下,不少人痴迷于其中,尤其是青少年。但是,在游戏类型越来越多的今天,即使取消“偷菜”游戏,也难免人们陷入进另一款游戏之中。我们应该知道,传奇、盛大、私服、魔兽等游戏都拥有较大玩家群。据湖南春雷教育学校统计,在该校,约九成网瘾少年都曾分别接触过这几款游戏,“偷菜”游戏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游戏设计复杂且具有诱惑力,让他们往往欲罢不能。
对于网瘾形成的原因,湖南春雷教育学校校长、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表示,网瘾问题反映了社会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贫乏。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压力太大,人们找不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游戏因为具有趣味性进而充当了消遣的最佳工具。
“偷菜”游戏加盟游戏家族伊始,便已注定了它所承担的功能——大众娱乐消遣方式。游戏本身无罪,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大都系人们在行为失控下所致。取消“偷菜”游戏只是一种避开主要矛盾,打击次要矛盾的荒谬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对大众娱乐休闲方式进行引导,纾解大众心理压力,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取消“偷菜”游戏背后无疑是一种惰政心理,他们试图通过对“偷菜”游戏实行“一刀切”的方式解决所有矛盾,事实上,这是最无力的做法。(中国台湾网网友:伟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