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包括奥运冠军高崚、杨威在内的一批“超学时”研究生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周过去,此事进展如何?记者通过采访得知,高崚、杨威等目前并未被清退。不过,这则消息再度让高校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实行的特招制度成为热议话题。(《北京日报》2010年09月15日)
运动员进高校深造接受文化学习教育走“绿色通道”,并且最后都能获得高学历,在之前有前辈成功的先例。李宁在北京大学攻下了法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邓亚萍更是从清华大学本科一路读到剑桥大学博士。奥运冠军高崚、杨威以外被清退说明高校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学术尊严,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民众对他们的“媚骨”行为愤愤不平的一个正面回应。
一些获奖运动员进高校,因为他们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但是没有获得奖项的呢?他们才是最弱势的群体,有谁关心过他们呢?难道他们就因为没有特权被高校特招来作为“知名校友”而不能上大学吗?那么他们退役之后该如何补救自己的文化学习,有谁为他们也提供一个平台。即使有一些高校愿意“收留”他们,可是名气又怎么能和冠军所就读的高校相比,所以对这些占多数比例的运动员来说,是十分的不公平的。
我们知道运动员从小就到体校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于文化水平的不足使得他们在退役之后大多数人都希望重新学习来弥补素质教育的空缺,这是在情在理的,国家也相应给予政策支持,因为他们的青春时光都花在了运动场上,他们有权接受文化教育。但是如果无论是体育管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随便搪塞这些运动员,把他们放进大学里所谓的学习,然后轻易就能拿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得到的大学文凭,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笔者认为,对于让运动员们接受教育并不一定要用常规的教育理念,把人送进大学,拿到大学学历文凭就是文化水平已经提高了。高校不是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唯一场所,教育部门应该考虑设立专门用于培养这些“功成名就”的运动员和那些一直在默默无闻同样是奉献自己青春的运动员的教育机构。对于他们的学历认证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和通过正规学习阶段所取得的学历同等。那么中国体育界和教育界与国际接轨将不再遥远。(中国台湾网网友:吴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