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子救人“拍照自保”看社会道德尴尬之局

时间:2010-09-10 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前天中午,在泰兴宣堡镇一个三岔路口,一辆货车撞翻一辆电动三轮车,一名老妇受伤倒地,正当肇事货车司机和围观群众都不知所措时,当地一名李先生开车正好途经此地,用手机对现场简单拍照后,便和货车司机一起将老人抱上自己的车急送医院抢救。(广西新闻网 9月6日)

  三岔路口发生了车祸,经过的群众不是立即救人,也不是弃之不管,而是经过简单拍照,“立此存照”后再对伤者进行救助。此举即避免了“助人惹祸”的悲剧的发生,也成就了救助伤者之道德大义,狡黠之态不言自明。但是,在这么一出貌似以喜乐收场的短剧背后,是社会道德之殇。

  信息传播日益便捷,许多原本会躺在交通管理部门档案室里的交通事件被搬上了互联网,与此同时,因救助车祸伤者而“惹祸上身”的案例也层出不穷。甚至就是老人在街头摔倒,围观者“不敢扶”的事件也在密集出现。有了李先生这么一个明智而实用的操作,“不敢扶”、“不敢救”事件似乎就找到一个可行的解法。但是,此事件背后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看点,在“立此存照”式“明智”背后,正好是社会道德的尴尬,乃至于殇痛。

  试想一下,如果当事人没有带手机怎么办?或者手机没有拍照功能怎么办?看着有人车祸受伤是不是就该仓皇走开,或者佯装不见?从本新闻中可以看到,伤者所处的车祸现场还不是很“混乱”。试想,如果车祸现场比较“混乱”,伤者伤得很严重,“立此存照”的这么一个过程,是不是就将耽误掉一部分宝贵的救助时间,甚至有可能使救人者放弃义举呢?

  “男子营救车祸伤者前为防被敲诈留一手”,看似已经在躲避祸患和成就道德大义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拍照自保也为道德找到了一个立身之点,社会道德的无风险化实施也有了一个新解,其实不然,“立此存照”式救人恰恰是道德之殇,“留一手”的明智解不开躲避祸患的道德难题。

  真正的“大义”往往需要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暇他顾的第一反应中作出,真正的社会道德也需要深厚的、强劲的文化底蕴来宣传、来促生。“立此存照”式明智让我们看到社会道德的极大进步,也看到了其漫漫之路。(中国台湾网网友:郭杨阳)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