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有着“观沧海”的豪情壮志,生前金戈铁马,逐鹿中原,手握“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之权力的曹操,其生前作为一直备受历史争议,恐怕连曹操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如今连自己的墓穴,在数千年后也开始成为争议的对象。
23位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发现和发掘过程,存蓄意造假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博导称,画像石明显是用电锯锉的。河北专家闫沛东称掌握安阳曹操墓造假的铁证。(8月23日,《扬子晚报》)
在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确认的规格很高,河南省文物局为此专门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媒体公布此“重大发现”,但关于此陵的争议从此不断。争议的焦点始终停留在该陵究竟是不是曹操之陵。
追寻所挖之陵的主人是谁,这对研究所出土陵墓反映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这本无可厚非,河南安阳本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某国家级媒体上,该市市长曾撰文推介安阳,题目便叫“诞生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城”,我们也相信这是一座尊重历史的文化之城,我们也相信河南省文物局高调公布此重大发现,是饱含着发现历史文物的兴奋感的,我们相信河南省花重金投资建设的曹操高陵展馆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但是知道有一天我们被告知:
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在这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居然发生了人为策划和蓄意造假的丑闻,笔者在惊愕之余开始感到不安,原来安阳发现此陵的兴奋点并不在于文物古迹,而在于是给谁扣上了这顶帽子,突然对许多不解有了新的答案,比如名人文化故里之争,比如申遗热潮。近段时间全国“申遗热”升温,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景区正式备选“申遗”。相对于“申遗”期间的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而申遗后的景点门票普涨,不禁让公众质疑其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敛财之道。(8月23日,《新京报》)
为什么那么多地方拼全城之力要争一个名人文化故里,无非就是为了争取一个所谓的名人噱头,当一个文物古迹纯粹到只为确认把谁的帽子扣在其上的时候,其目的性就再纯粹不过了,目的不在于要保护新发现的文物,只为利用古时名人在新发现的一方古土上开发出无尽的经济价值,据说曹操高陵展馆已经出现雏形,当地政府原打算在今年9月正式“开门营业”,连票价都已拟定好,60元每张,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整个高陵展馆的建设都是异常顺利,唯独存在争议的是票价,有人向当地政府建议,因为有曹操之名,票价至少百元以上,在经过“多方论证”后,票价终于确定。
安阳市市长在那片文辞美丽的文章中自豪地说安阳是“三根之源”,“文字之根”,“人祖之根”,“文化之根”,曹操能长眠于此,本是幸运,但如今其成为后人不惜弄虚作假炒作的噱头,曹公还能安息否?(网友:高亚洲)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