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济观察报》报道,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达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国税总局一名官员表示,保守估算,今年全年财政收入或将达到8万亿元,我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在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以1%左右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我国财政收入却“逆势上扬”,无疑“令人欣喜”。然而,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以居安思危、避免乐极生悲的态度来看待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背后的“三大不平衡”。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失衡。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高于经济增速,中央电视台知名评论员白岩松日前也在《新闻1+1节目》中说,十几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那么对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的中国来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失衡,无疑意味着各种经济体税负过重,据了解,我国的税负水平应已超过美国、日本等高收入国家。这就是说,是“企业、个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紧裤腰带,才使国家变得更富了”。长此下去,这种失衡状态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二是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与人民群众收入增速之间的失衡。有经济学者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加1.2倍。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尤其是自1998年房改启动以来,房地产逐渐成为汲取财富的抽水机,导致多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增长。据了解,目前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这样,无疑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基础的稳定性。
三是“三公费用”支出的增速与基础民生支出增速之间的失衡。近年来政府在行政管理费用以及一直不对外公开的“三公费用”方面的支出非常庞大,有专家指出,2008年,我国“三公费用”已经接近九千亿。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很高的国家,一般性行政支出占到了财政支出的23%,超过日本的10倍和美国是2.5倍。而与此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和民生等领域的支出和发达国家比较却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公共医疗、基础教育、基本社保等“基础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医疗支出只占GDP的1.2%,而德国的社会保障开支已占GDP的33.3%以上,其中1/3的资金用于法定养老保险开支,1/5以上的资金用于法定医疗保险开支。这种失衡,将会使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形成“心理对立”,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对于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当前我们最该做的,是集中声音推动政府尽快搭建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法制体系、支付体系和监督体系,并严格控制财政收入脱离GDP发展速度的超常增长,真正形成藏富于民的理念与社会机制。(网友:李修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