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诱惑?

时间:2010-06-17 15: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作家协会8日对外公示了拟发展的新会员380人名单,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张威)等名列其中。(中国新闻网6月9日)

  那边郑渊洁才高调退出了中国作协,这边中国作协新一轮的会员发展就大张旗鼓地开始,足可谓相映成趣。郑渊洁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陶渊明(真巧名字都带个“渊”),颇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毅然决然地退出了中国作协。郑渊洁不跟作协那些家伙们玩了,学老前辈一个人去采菊东篱下,照样有饭吃,还不用担心谁来管这管那,好不自在。可毕竟不是谁都像陶渊明那样不拿五斗米还能有大片可耕良田,也不是谁像郑渊洁那样不拿工资还能有多样化的赚钱渠道。有的也有,但始终没有自主产权。文人圈子的事情很麻烦,没钱又没权,难得直起腰。

  于是乎,没钱没权的,或是暂时有一点小钱小权但是还不牢靠的,不免要寻求一个稳定的保障。“体制”真是个好东西,什么东西凡是进到了里边去,就等于加了把钻石锁般牢不可破,除非自己想把他打开。文学也有体制,就是咱们作协。作协有一个文学的招牌,在里面的据说都是搞文学的,进去的人也说是为了文学。谁要说自己进作协是为了进入体制,那等于公开宣称自己在文学品格上有点问题,至少是表明不够完美。事实究竟怎样的确很难讲,毕竟我们也不是人家肚里的蛔虫。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判断。毛主席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文学是一种诱惑,作协更是一种诱惑,而且是对大多数“文学工作者”(不便笼统称之为“作家”)来说强烈得多的诱惑。这样的情形下,谁要以圣贤之风相标榜,就必须得淡泊名利,并且在某些时候忍受资本、权力等多重打压;要是只想做个凡人,就得混到郑渊洁那样的级别,才好学陶渊明——自己在乡下买块地,悠然见南山。不过,郑渊洁先生当年也没少受作协的滋润吧。(网友:熊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栗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