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斯皮尔伯格就是那个“好心眼”
斯皮尔伯格今年70岁了,正当全世界的观众猜测他的创作会走向哪里的时候,他颇为意外地为大家带来了一部童话。没错,《圆梦巨人》就是一部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童话电影,它亲切如老爷爷讲故事,它顽皮如老爷爷返老还童,它的想象力也是老爷爷式的,充满温情与关怀。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谱系里,可以找到《圆梦巨人》的创作起源,《E.T.》《人工智能》,包括《侏罗纪公园》,其实都富有斯皮尔伯格式的梦幻色彩,但新作和他此前的“梦主题”电影不一样,《圆梦巨人》没有对未来的科技想象,没有充满人文色彩的哀伤,也没有激烈的惊险追逐,它完全沉静下来了,那种沉静,是只有70岁老人才能够拥有的胸怀。
斯皮尔伯格的诸多电影都与他的童年梦境有关,创作《大白鲨》时,他就开始动用童年噩梦带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部电影甚至让一些美国人不敢亲近海岸,可见斯皮尔伯格的梦境还原能力有多强大。
多像一个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经常做的那样,先用一个恐怖的开头让孩子们竖起耳朵和汗毛,提心吊胆地等待接下来的剧情——《圆梦巨人》一开始是把“好心眼”当作一个巨型恶人来塑造的,他掳走了晚上不睡觉的小女孩苏菲。观众在看到这儿的时候,会先入为主地把“好心眼”当成反面人物。
从开始扬言要把苏菲吃掉,到恐吓苏菲不允许她逃出房间,再到开始关注这个小小人类的一举一动,“好心眼”的善良本质开始暴露出来。这样处理情节的用意很明显,在这段故事里,不是“好心眼”推动老人与女孩的关系发生了转变,而是小女孩的勇敢帮自己迎来了机会,斯皮尔伯格是在鼓励女孩们要勇敢,在坏的处境里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接下来的故事便顺理成章,这对临时的“爷孙组合”在抵挡外侵的过程中培养的厚实的感情,小女孩成功策反“好心眼”,向英国女王求助进攻巨人岛。
童话多是儿童视角的,但《圆梦巨人》在更多时候却是老人视角,如果说在开头有一些孩子视角或者观众视角的话,那么随着情节的进展,斯皮尔伯格悄悄地叙述口吻变成了自己的,很多时候,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好心眼”就是斯皮尔伯格,斯皮尔伯格就是“好心眼”,他吓唬小孩们,又带着小孩玩,给小孩制作玩具,用美梦守护孩子的睡眠……《圆梦巨人》不会是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作品,但却是他独一无二的电影。
联想到最早给他带来的巨大名声的《辛德勒的名单》,再对比来看《圆梦巨人》,会觉得斯皮尔伯格变了,他不再关心历史,也不想再用悲剧为自己的创作增加一份厚重。在《战马》里,他在寻找和解,这部电影因此被批评缺乏力量感,但其实斯皮尔伯格在该片中流露的温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现在,斯皮尔伯格把这份温情带进了《圆梦巨人》里,并无所顾忌地放大了它,作为观众,尽可以敞开心扉,通过电影与这位温暖的爷爷式的人物尽情拥抱。 (韩浩月)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