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文娱辣嘴

文化滋养的粤菜进课堂才能“粤嚼粤有味”

2016年10月13日 10:15:0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字号:    

  广东最近出台的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把了解广东菜系、品鉴和制作广东美食纳入中小学课堂的学习中。虽然目前尚无关于粤菜的教材,谁来教、如何教也处在摸索阶段,但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广州的中小学开设有相关的烹饪课、煲汤课;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将粤菜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解。(10月11日 《广州日报》)

  由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岭南文化,是中国文明的一块瑰宝。而粤菜又是岭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鸿运当头”、“彩云飞凤”“状元及第煲”,几乎每一道菜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活中公众对粤菜的记忆多停留在味觉上,对其文化内涵日益淡忘。而这也造成粤菜虽然气场很足,但文化味却越来越淡。

  无疑,粤菜进课堂有助于重拾粤菜的文化记忆。一方面学习粤菜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岭南文化的内涵。比如越秀区教育局编制的《品位广府》读本中,就有一个小栏目为“听杨爷爷讲故事”,深入介绍粤式名菜白切鸡和白云猪手的来历。这无疑让同学可以轻松探究粤菜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亲自动手尝试做粤菜,也能学生提高自己的品鉴能力、动手能力,传承南粤饮食文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开设课程的学校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对粤菜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探究较少。比如有的学校只注重粤菜技艺的传授,而忽视文化的传承,让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显然这样的粤菜进课堂,只是扩大版的烹饪课,对南粤饮食文化传承意义有限,更难以激活同学的文化认同。

  当然,粤菜进课堂文化味较淡,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比如,课时有限,只有1个课时的时间,不能全方位的展开学习;主管部门没有针对“广东菜系”专门编写教材,造成学校粤菜文化教育“无米下炊”,等等。但,粤菜进课堂的初心就是传承岭南饮食文化,体味“广东风情”。显然粤菜进课堂缺失文化味是在舍本逐末,非常不合时宜,必须予以纠正。

  粤菜进课堂不能丢下文化味。而要补上粤菜课的文化味,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积极编纂“广东风情”教材,并在其中植入文化因子,让同学在粤菜学习中润物细无声的感悟岭南文化。其次相关学校在课堂上,既要教授粤菜的制作技艺,更讲授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同学在学习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一句话,文化滋养的粤菜进课堂才能“粤嚼粤有味”

[责任编辑:韩静]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