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似乎是过去几十年间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向哲学真理的逻格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历史的反复、中心和边缘的更替,也承载着科学与幻想。它的深邃内核和奇幻色彩,提供了各个智力和年龄人群的可解读性。
北美迷影文化泛滥
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战7》北美上映,《生活大爆炸》的主角谢耳朵和艾米迎来他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距离他俩初次会面已经有6季之远。
美剧中迷影文化泛滥得有些让人惊讶,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星球大战》系列,在CBS的《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里,Ted每年都要看一遍《星球大战》,Barney叔叔家里赫然立着一个真人尺寸暴风兵的模型,另一个角色Matthew更是一语中的:“全世界没有看过《星球大战》的人,只有《星战》里的角色,因为他们就活在《星战》里啊!”
有一段88秒的广告片,拍摄了所有星战迷在《原力觉醒》预告首发时在电视机和电脑前的反应,这似乎模仿了阿巴斯《希琳公主》的思路,但我们都清楚这不是装的,喊出OMG和各种抹眼泪都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星球大战7》这部重启之作召回了电影配乐的一代宗师——约翰·威廉姆斯,他曾凭借1977年的星战首部曲拿下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配乐。1982年的《E.T.》中,他与斯皮尔伯格双双致敬了《星球大战》——在万圣节的段落里,广场上走过化妆的尤达大师,威廉姆斯则为之植入了《星战1》的经典旋律。
毫无疑问《星战》的重启就是一个年度事件,美国总统丢下记者直奔影院,电影票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流行礼物,各种星战主题广告琳琅满目,衍生纪念品利润丰厚。提供午夜场的影院近乎满座,各种人物Cosplay和光剑闪烁,首映日显然成了一个全民的狂欢节,当片头字幕出现,威廉姆斯的配乐响起,整个影厅掌声雷动。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在香港,这部年度巨制就被本地的《叶问3》狠狠逼退。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何《星球大战》系列让北美观众如此疯狂,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全民式的迷影情境?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