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女诗人余秀华因一首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在社交网络上走红,“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这样的标签也如同催化剂,经过网络和媒体放大后被迅速推向大众。昨天,京华时报记者就此热点话题采访了翟永明、商震、叶匡政、李少君等诗歌界人士。
叶匡政认为,余秀华是网络时代诞生的诗人,她的走红应该引起诗人群体的反思,“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诗歌与当下年代却产生了陌生感,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了。”(记者 田超)
余秀华为何走红?
网络上成长并成熟的诗人
2014年9月,《诗刊》杂志发表余秀华的一组诗歌时,《诗刊》主编商震并没有想到余秀华会这么快的走红。他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我们是从编辑的角度看待她的作品,发表前也不知道她身体有残疾,她的诗歌水准是在我们杂志发稿水平线之上的。”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发酵,以及多方媒体的助力,余秀华正在从诗歌界走向文化界,并被一步步推向大众。诗人叶匡政表示,余秀华的走红只有在社交网络时代才会发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编辑过一些诗歌类刊物,当时也有很多农村的诗人投稿,但是内容跟余秀华的有很大差别,那时的农村比较封闭,作品也很不成熟。”
叶匡政表示,余秀华由于身体不便,更加专注于网络,她的诗歌创作也是于网络上成长并逐渐成熟的。“我注意到,在成名之前,她博客上已经有了一批固定读者跟她互动,每篇的点击率也大多在200至300之间。在网络时代,她可以方便地读到大量同行的作品,现在只要登录一个诗歌网站,就能看到很多诗人的作品,这很方便。这对于她诗歌水平的成熟帮助很大。”
《诗刊》杂志副主编李少君也认为,网络对余秀华现象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之前预感到“网络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变革,释放诗歌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既培养了诗歌写作群体和读者群体,同时在诗歌的媒介传播方式上产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