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岂能成官员追名逐利的“后花园”?

时间:2015-01-19 15: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直指某些领导干部在各类书画、艺术协会兼任领导职务,“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这一表态,让官员在文化圈兼职这一现象,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官员在文化圈兼职,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去年,陕西省原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就呼吁“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并呼吁“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这“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对自己的爱惜,也会形成对当前协会体制改革的一种倒逼效应”。随后,他又主动辞去相关职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引发众人思考。

  应该来说,无论是在任上的,还是退下来的官员,出于兴趣爱好,挥翰临池,泼墨为画,本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一种休闲文化方式。问题在于,当官员本身作品一般,却借着自己的官势权力挤进文化圈,抬高自己身价,作品低劣却卖得红火,这就不止是休闲那么简单了。王岐山的讲话,正是戳到了当下这种乱象的痛处。

  而且,从政策角度来说,中办、国办早在1998年,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命令禁止领导干部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为何此风,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一茬?

  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一些书法协会、书画协会,往往也热衷于让某些领导干部,在里面兼任职务。人家看重的,乃是这些官员身上披着的权力外衣。正如一位网民所言,“官员兼任,无论是上面,还是下面,总是会‘高看几分’,筹钱、办事,都方便很多,何乐而不为?”尤其不少非官方艺术协会,本身只是民间组织,吸引官员“入驻”,往往就能染上“半官方”的色彩,更是有利于“开展工作”。

  而从官员自身的角度而言,进入这些艺术协会任职,意味着自己的作品有了“品牌”,甚至是“金字招牌”,作品润格也自然容易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非专业出身的领导干部在艺术协会兼职,本身就是在消费“公权力”,并不值得提倡。甚至,有时候,这一行为会促成权钱交易,滋生“雅腐”。而且,这种“雅腐”的隐蔽性很强,但造成的社会危害却不小。此种歪风,不可不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