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票房遇冷:有些电影只能小范围点燃人心

时间:2014-10-09 13:47   来源:京华时报

  新闻说,在平均日票房超过1.5亿的国庆档,上映三天的《黄金时代》票房只有两千多万。数字上算惨败吧,但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我身边很多人就没去看《黄金时代》——当然了,我倒不是说,他们不去代表这电影不好。只不过,看与不看的原因,想来大同小异。

  首先就是电影时长,3小时,我一听,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的腰呀。坐动车3小时还能打个瞌睡,还可以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活动下,可是看电影就得坐着一动不动。就算是看《阿凡达》,我都坚持不了——光这一条,《黄金时代》直接把很多40岁以上的观众拒之门外了。

  所以,当我在国庆前夜挑选合家观看的电影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排除了《黄金时代》。我娃肯定不知道萧红是谁,我妈可能知道——那她也不会晓得端木蕻良与骆宾基。这样,合家老小看《黄金时代》的几率就很低了。

  最后还有网络上连篇累牍的宣传。都说它是“大文艺片”“伪纪录片”——绝对起了反作用,我更不要看了。作为资深文艺女青年,我对萧红的身世与创作,还是比较熟悉的,不需要用影像方式加强了解。而完全不知道她的人,该怎么去看?这部电影恐怕会时刻提示你对她的无知,让人在看之前有做笔记的必要,应该打开电脑搜索一下……这样的观众有多少?

  看与不看,都是观众的权利,没什么可说,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每一种文艺形式,都分畅销与小众、众口流传与晦涩难懂,共同占据市场一部分。音乐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十年磨一剑的小说,投放到市场上鸦雀无声是很常见的事;绘画界,人人都知梵高——真看得懂吗?电影界,也不应该例外,有些电影注定只能在小范围内点燃人心。小说卖不动不要紧,作者能直抒胸臆,也就值了。而电影,却需要一整个团队、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成本。投资人的钱,一般来说不是用来给电影人抒发情怀的。如此一部大文艺片的票房低迷,则可能意味着以后不太会有同样大型的文艺片出现了,尽管许鞍华导演一定是得到了投资人的理解。

  可是一个全是不过脑子的电影的市场,又未免太无聊空洞。作为观众,我还是想看文艺片的,不太吵不太闹,在某些伤春悲秋的日子,可以静静地落落眼泪——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好。(叶倾城)

  ■微评

  @奇爱博士:《黄金时代》在营销方面甚至还布局了非市场性的艺术片推广渠道——在电影资料馆进行许鞍华作品回顾和影片首映。事实证明,《黄金时代》只在资料馆才出现了一票难求、排队数百米的盛景,这便是导演对文艺消费群体号召力的体现。

  @钱德勒-摩羯:我始终不懂为何要让莫西子诗这样的民谣歌手唱歌送萧红?也不懂为何要拿剧照办摄影展。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