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影评:成于细节败于野心

时间:2014-09-28 10:17   来源:京华时报

  看完电影,我想很多观众都跟我一样,有种针扎在心上的痛楚感。这针并不粗大,很细很密,就那么一点点、一阵阵地刺痛着人心,让你来不及躲避,也无法大喊出来。

  这,应该说,就是《亲爱的》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它不够完美,甚至由于野心太大存在明显的纰漏之处,可它的题材是无比现实的,演员的表现技巧是近乎圆满的(即便是张译、张雨绮这样的配角),所以就算导演陈可辛错把苦难当作情怀来展示,最终拿出的是部雷声大雨点小的作品,你还是会被这样的电影深深感动。因为它太现实,太赤裸裸,现实到当今社会可能每天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赤裸到与田文军、鲁晓娟有着同样遭遇的夫妇可谓比比皆是。对于每个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体会着片中孩子丢失后的空洞状态和绝望感,一种锥心刺骨般的伤痛会不知不觉弥漫开来,再想抽身而出,已不可能。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影片刻意设置了太多的细节之处。比如片头在冗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情节设计,还有田文军说有人骗也好的台词,以及韩德忠守在田文军家门口,被后者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发给后者的那条短信。而这些细节之所以令人击节,更多是因为演员贡献出的绝佳表演。鲁晓娟下楼时被田文军追问孩子被拐后多久叫妈妈时的那回头一瞥,似有千言万语,却最终化为无声的这一眼,在这里,郝蕾的演技已经被放大到了某种极致。出于剧情需要,她和黄渤以及赵薇在本片中的很多时候,都在演绎那种节制、隐忍的悲情角色,给人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真正的演技就该是如此,找不出演戏的痕迹,而是单纯的表现人物以及生活本身,让观者通过演员的表演,去感悟生活、发现自我。

  然而,《亲爱的》并非一部讲述此类苦难或是单纯宣传打拐的电影,陈可辛把整个故事的重点放在了伦理及相关法律的冲突上。这当然是个更讨巧也更见深意的做法,也能从中看出导演在面对此种问题时的思考和表达的野心,但遗憾的是,正因为想要展现和表达的内容太多,反倒陷入“一个都不能少”也一个都说不好的尴尬境地。影片用接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丢失孩子和寻找孩子的过程,可到了需要重点展现的找到孩子后的故事时,又未免显得过于仓促。当镜头在怀孕后的李红琴失声痛哭时戛然而止,相信大多数观众的反应都会一头雾水,本以为故事还会继续,谁知却到了收尾的时候。这样的情节设置,无疑让影片提出的诸多问题成了一带而过的空谈,也品味不出导演和编剧在这些问题上的任何思索和答案。

  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过:“一个电影剧本是关于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做他、她或他们的‘事情’。”这样看来,《亲爱的》是讲述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故事,,对于戏剧冲突的一味强调,可能会让故事本身显得更为丰满,却很容易因为走得太快太远,忘掉了最初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才也是本片最大的纰漏所在。(安哲)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