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中国好歌曲》正式启动,去年的四位导师无一例外地保留下来,比起《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各种“新”面孔,无疑失去了成为新闻头条的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反映了《中国好歌曲》不改初衷的自信。
作为这个节目的发起人以及事实上的音乐总监,刘欢在《中国好歌曲》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不仅成为了整个节目的质量保障,甚至也为《中国好歌曲》树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其他节目的导师多数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刘欢把《中国好歌曲》当成了自己的舞台,这似乎也是音乐导师和音乐选秀节目的博弈战中,鲜见的前者占主导的案例。虽然因为同属一个制作方,《中国好歌曲》更接近音乐本质。
而刘欢的存在,甚至还让《中国好歌曲》有了“中国好音乐课”这样的副标题。
音乐的导向最终决定了节目的导向。同样是话题性,当其它的音乐选秀节目往往集中在黑幕、炒作这些层面上时,《中国好歌曲》所带来的却是类似《卷珠帘》的编曲探讨。而像谢帝之于方言说唱,张岭之于布鲁斯音乐,赵雷、赵照和莫西子诗之于民谣音乐的话题延伸,同样在更大限度上,呈现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更立体的版图。
至于《中国好歌曲》轻人重歌的选秀模式,更是把这些年音乐选秀节目最大的弊端——翻唱泛滥,以实际行动做出了一种方向性的修正,让更多的原创作品有了出头的机会。
从第一季《中国好歌曲》涌现出的风格迥异的作品来看,中国不是没有好的原创音乐,只是选秀市场还不够发达,模式太单一,方向就是“好歌曲”好到“好声音”爱唱的良性循环中。与此同时,去年《中国好歌曲》甚至比同期《我是歌手2》还高的收视率,更说明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观众也是有追求的,只不过以往同质化的音乐选秀节目,没有给这部分观众机会而已。底线的刻度,有时候并不在于观众,更多在于制作方。
至于去年《中国好歌曲》节目,因为选手一首歌唱到底而带来的争议,只要规定每个选手要有做专辑的思路就可以矫正。不换导师,节目微调,大方向依然还是选好歌曲,这种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或许让节目缺少了花絮、话题的炒作可能,但稳定的品牌风格,却又让《中国好歌曲》有了长期操作的可能性。(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