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困境”是当下中国文艺创新匮乏的一面镜子

时间:2014-02-02 15:48   来源:新京报

  年年骂,年年看……这是中国人除夕夜最大的文化娱乐项目——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近年来所处的境地。2014年马年春晚也没能例外:一场“拼盘演唱会”、“炒冷饭”、“全靠外援”式的冯氏春晚,依旧匮乏新意,在网络上饱受诟病。

  与往年不同,马年春晚早早将演出节目单“外泄”,而其语言类节目过少,明星流水席般的拼盘演唱,已引起大家的热议。《想你的365天》、《情非得已》均为经典旧作改编,韩星李敏镐和法国女星苏菲·玛索两大“外援”成为晚会为数不多的看点,小品大腕赵本山、宋丹丹全部因无好剧本退出舞台……在还没开播前,人们对本届春晚的期待值,似乎就已创造了历史新低。

  事实上,随着网友的不断成熟和理性化,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春晚难办下去、难以让观众满意的根源并不在于春晚本身的存在形式,而是春晚的节目缺乏创新和独特内容。

  与前两年不同,今年在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上,网友对春晚的评价不再是一边倒的批评、指责与谩骂。许多人表示,春晚依旧是鸡肋,这已是常态化的问题,没有突破、乏善可陈,但已经看得出导演冯小刚的用心和尽力。

  尽管有更多人意识到,春晚只是除夕夜的一道必上菜,爱吃不爱吃都要吃一口,不必太在意、太较真。但仍有一些专家认为,春晚欲自我突破、延续当年风采,必须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让节目做到精彩、出色、高品质,这才是治本之道。

  当春晚歌曲不再是当年最热金曲,而变成旧曲新唱;当春晚小品、相声不再创造经典段子,而是靠已有网络段子拼凑,窥一豹而见全身。春晚今日的困境,折射的是当下中国文艺作品创新匮乏之难。当基础性的文艺资源充斥大量粗制滥造和重复建设,又有谁能真正超越,生产令人喝彩的精品呢?

  2014马年春晚主打的是“温暖”与“走心”,其中不乏许多平淡却动人的瞬间。只是,“厨师”再用心、“心意”再美好,也难以用好的意愿呈现出一桌好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创新的文艺作品,春晚也只能是每年到头,中国人年夜饭桌上的“一声叹息”。

编辑:李培刚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