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阿弗莱克相比,李安赢的是一场关于电影的胜利,而不是政治。这场胜利也像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标志,李安已经完完全全地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要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与美国毫无关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安再一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一个冷门。绝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拉低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认为这部影片根本支撑不了好莱坞的品位。可是,要知道在最佳影片的归属决定之前,《少年派》所得的奖项已经超过《逃离德黑兰》,而这其中不乏改编剧本奖这种真正有说服力的奖项。与本·阿弗莱克相比,李安赢的是一场关于电影的胜利,而不是政治。这场胜利也像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标志,李安已经完完全全地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
奥斯卡电影节其实更像是电影江湖的排名,对投身好莱坞电影界的导演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在第二次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前,李安已经拿走了两座金熊两座金狮已经足以写进历史。但作为一位非英语导演,能够在好莱坞得到两次最佳导演奖,这其中的意义和滋味只有李安自己知道。
在《断背山》造就了李安的盛名之后,我们才以各种方式来观察这位远在美国的创作者。1984年李安在美国毕业,一直到1990年《推手》在台湾得奖,李安才真正意义上地进入了电影创作者的序列。
1993年,李安拍摄了《喜宴》。相比较《推手》沉重的文化冲突,《喜宴》更像是中西文化转变过程中的插曲。《喜宴》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李安导演生涯的第一阶段,通过《喜宴》李安得到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将他推向了世界知名导演的阵营。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一部纯粹以好莱坞的叙述与制作模式,来展现华人生活的电影。它奠定了李安未来的风格基调。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投身西方语境的第一部影片。它不仅让其再次获得金熊奖,还第一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毫无疑问是好莱坞对李安的认可与接纳,尽管影片最后只是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但李安用西方语境拍摄电影的道路从此开启。不过李安的脚步似乎迈得有点快,《与魔鬼共骑》的失败,也导致其进入蛰伏期之后第一个消沉期。
在这个时期还是东方文化拯救了李安的创作。《卧虎藏龙》横空出世,也通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把李安重新带回好莱坞的主流世界。
如果说《卧虎藏龙》的作用像《推手》,《断背山》则更像是《喜宴》,成为他人生中的标志性作品。在尝试过有浓重历史色彩的西部片之后,李安选择拍摄有怀旧色彩,情感也更为细腻的题材,更像是导演本人的沉淀。这部影片也是李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得到奥斯卡电影节的英语类奖项,尽管它败给了保罗·哈吉斯的《撞车》,但这种肯定还是重新让李安得到在好莱坞立足的机会。
此后,极具盛名的李安拍摄了金狮奖作品《色戒》和《制造伍德斯托克》,几经波折之后才有了我们去年看到的《少年派》。如果说《断背山》给了他重新立足的机会,《少年派》的再次得奖无疑是一种全方位的认同与肯定。这像是斯科塞斯因为《无间行者》得奖一样,它不是李安最好的作品,却是导演生涯的新标志。这才使得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李安可以在好莱坞保持丰沛的创作力,我们也愿意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是华人的骄傲,这无关乎肤色,只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