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一点疑虑

时间:2012-12-06 15:12   来源:新民晚报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觉得很压抑。细想,是影片里描述的1942年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那场饿死300万人的灾难,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赈灾无力,是残酷的日军对灾民的杀戮,让我感到压抑吗?当然是,但又不尽然。说句对冯小刚不满意的话:你让我看完电影,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无奈、无助、无情,没有希望,这才是我感到最大的压抑之处。

  《一九四二》里,主人公“老东家”的小女儿逃荒时抱着一只黑猫,这是她对生命的最后一点依偎,可被爹杀了炖汤,她也竟然狠狠说:“我也要喝汤!”儿媳死了,婆婆冷漠地把她衣服扒开,说乘尸体还热,让小孙子再吃口奶。长工栓柱抢到美国记者的半包饼干,花枝为了吃两块,就答应与他睡。导演强调这些镜头,让人绝望。尽管花枝被买走时,脱下囫囵些的棉裤与栓柱换他的烂裤子;栓柱从日军手中把继女的核桃风车抢下,宁死刀下;“老东家”最后领了个孤女相依为命这些温暖的细节,但依然未能将希望之火点燃起来。主要演员张国立之后对媒体说:“灾难面前没精英。”

  的确,在残酷的灾难面前,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尊严,人性。这是生活的真实。但我们回顾历史,创作文艺作品,要传递给观众什么信号?是压抑的沉重,还是前行的力量?同时段上映的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也遭遇了置人于绝地的灾难,但他与茫茫大海抗争、与暴风雨抗争、与孤独抗争、与时刻危及到他肉体的老虎抗争,从未失去对生的渴望。就在最危急的时候,他也没击毙老虎,而是与之为伴,共渡艰难。观众为何爱“少年派”?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能从中汲取力量、希望和美好!再看吴宇森监制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后,以所谓“文明生活”为诱,逼迫岛上的赛德克族人为奴。在断绝所有生路后,赛德克人用“假意屈服”换取时间,最后起义,直至全部战死在原始森林。他们的头领说:“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虽是悲剧,却给人以震撼与力量。

  用一句老话结尾: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电影,是要有点力量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