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放任干露露母女在节目录制现场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已被责令停播。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严禁丑闻劣迹者在视听节目中发声出镜。
以俗艳著称的干露露,一贯话题不断。即便放诸娱乐圈,干露露母女也无疑是“异端”:她们不仅以“无下限”的方式博眼球,更享受着因被质疑、被吐槽而爆得的“大名”。在轮番肉身曝晒与恶名营销之后,干露露已成一个烙印深刻的符号。但剑走偏锋,注定风险相随,此番《棒棒棒》一役,干氏母女及涉事电视台,总算是玩出火、玩砸了……
在广电总局表态前,关于干露露母女放泼撒野一事,网络上早有怨怒一片,呼吁严惩者不在少数。大家的共识是,公开播放的节目,至少要守住“不致观众反感”的业务底线,绝不可堂而皇之地挑衅公序良俗。无论如何,电视台作为媒体,负有正向引导民众的责任,而不是相反。
《棒棒棒》节目组败笔在于,不仅未事先评估、规避“争议人物”的风险,且反倒怀着侥幸心理,意图傍“恶”扬名。所以如此,或许是职业操守层面有所偏差,或许是业务操作时不够成熟。其实,不止《棒棒棒》,国内“综艺节目”皆多有失范之处。诸如造假煽情、借力情色等擦边球,素来被很多制作方所惯用。
某种意义上,电视台与争议人物,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后者的话题性,能转化为前者的收视率;同时,前者支付的“出场费”,则是后者梦寐以求的实利。对那些“嘉宾依赖型”节目而言,大牌明星、干露露式的异类,简直是生存之本。
面对出格节目,有人呼吁“拿起遥控器,换台抵制”。但问题是,此类节目的目标受众,或许本就不是那些能以准确行动落实好恶判断的极端理性者。批判干露露的与围观干露露的,可能是同一群人。所以,公允、节制的裁断和过滤不可替代,正如广电总局适时叫停《棒棒棒》一样。 (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