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的“三亚”,真正体现了重在参与

时间:2012-08-06 14:07   来源:中国网

  对于29岁的王皓来说,伦敦可能是他奥运之旅的最后一站了。但在这块儿乒乓球起源的土地上,“悲情王子”王皓却依然没能摆脱悲情的命运。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2:4不敌柳承敏、2008年北京奥运会1:4不敌马琳后,王皓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比赛中,1:4败给新科世界第一、自己的队友张继科,在成全对方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大满贯得主的同时,也以“三连亚”的成绩将遗憾留在了奥运的赛场之上。(8月3日新华网)

  经常听人们开玩笑时说“一般一般,世界第三”,自谦中透露着自豪。但即使没有达到世界第三,也是值得自豪的。王皓的三次奥运之旅,皆能获得奖牌,而且是三个世界亚军,要比人们嘴中的“世界第三”还要高出一个名次,并且这三次亚军都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二。王皓的“三连亚”是世界的“三亚”,有何悲情可言呢?人们对王皓冠以“悲情王子”和“千年老二”的称号,是对王皓的不尊重,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不尊重。

  如果王皓获得“三亚”的项目不是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而是一个弱势的项目,相信也就没人来说他悲情了。就像是男子4×200自由泳接力,获得铜牌也是创造了历史,也被冠以英雄的称谓。为何王皓三次获得亚军就悲情了呢?如果连奖牌都没有,那公众是不是要用唾液把王皓淹死不成?笔者认为,王皓的“三连亚”并不是悲情,而是被悲情,被国人的金牌情节所悲情。获得亚军,王皓也是站在了乒坛的世界之巅。冠军轮流换,亚军属一人,他才是世界乒坛的“常青树”。

  看到王皓被悲情,让笔者想到了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是说同被困在沙漠中的两个人,都只剩了半壶水,一个说“才有半壶水呀”,另一个说“好好呀,我还有半壶水”。一个悲情,一个乐观,可以想象得出,谁最后会走出沙漠的困境。乐观与悲情都是一种生活态度,但乐观能让人走出困境,而悲情让人走进困境。一出一进,都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如果要是让人选择喜欢谁,相信大家都会喜欢那个积极乐观的人,选择乐观,放弃悲情。给王皓冠以“悲情王子”和“千年老二”的称号,其实这就是一种扼杀。

  奥运会重在参与,王皓参与三届,获得三个乒乓球个人亚军,王皓的“三亚”,真正体现了重在参与,王皓的“三亚”,是世界的“三亚”,这个“三亚”其实也很美。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