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北京暴雨造成的巨大损失,让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如何应对此类自然灾害,网民旁征博引,知微见著,对灾害应对的各种缺陷提出了批评。舆论批评带来的是灾害应对方法的自我修正,尤其是诸如社会管理方面的教训,在今后的灾害应对过程中,或将成为宝贵的经验。21日的北京暴雨过后,广东一带迎来强台风,深圳交警临时取消4类违法处罚,此前,北京暴雨中曾出现停车被贴罚单的现象。与此同时,灾害预警的重要性昭然若揭,25日,北京通过短信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黄河23年来最大洪峰的消息不胫而走,电视、广播发布预警信息,网络上,无数网民奔走相告,社会各界流露出拳拳爱心。
灾害应对俨然成为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25日,北京发布暴雨预警信息,部分互联网公司老板在微博上发出提前下班的消息,除此之外,灾难中的自救技术,也通过舆论的反复讨论、论证后得到普及。如此观之,此次北京暴雨除了带来不幸的后果,亦为我们提供了提升灾害应对技巧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无疑是逝去的生灵留下的谆谆教诲。
伦敦奥运会一旦成为舆论议题,就不可避免地以北京奥运会为参照系。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就有网友预测开幕式结束后的舆论议题,诸如“开幕式充满想象力和现代感”等。事实上,开幕式结束后,的确有不少网友感叹此届奥运会的英伦风范,穿插其间的无数经典歌曲让人流连忘返,乡村田园风亦让人心醉神往。而某媒体以“不深奥,不壮观,不严谨,不神秘,不华丽”来概括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这无疑暗合了舆论的反馈。
开幕式结束后,网友“大头和他的朋友们”在微博中写道:“刚看完奥运会直播,虽然没有2008年大气,但我觉得最后一个节目最能感动我,一个外国举办奥运会,唱的居然是中国歌星孙燕姿的《HeyJude》,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此条微博被转发上万次。尽管作者为了促成转发,存心将新加坡歌星说成中国人,试图借助人们的爱国情结,在微博结尾时提及“是中国人转起,不转不是中国人”,但真正促成网友转发的恰恰不是这种情结。真正促成网友围观的因素在于,通过此类大型活动寻找民族自尊心的心态日益为网民所抛弃,而一旦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势必就会点燃人们的围观热情。
国人如何收获自信,在奥运会这样的场合中,这个议题再次被提起。著名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中认为“中国的地位,已不需要更多的证明或自我暗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人自己是否尊重每一个中国人。”这条被转发6万多次的微博收获了网友共鸣,用平常心来对待奥运会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奥运会移师伦敦,伴随国人对奥运金牌热情锐减的,还有奥运思维之变迁。(何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