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芬兰科幻大会上,中国内地作家陈楸帆的《丽江的鱼儿们》获得“科幻奇幻翻译奖”的短篇类奖项;7月20日刘慈欣签署“三体”英文图书版权合作协议。看起来,这都像是华语科幻“走出去”,甚至进行“价值输出”的样子。
近日华语科幻接连得到几个好消息。
一个是2012年度第二届“科幻奇幻翻译奖”的获奖名单于7月21日在芬兰科幻大会上公布。华语科幻作品包揽了长篇类和短篇类两个奖项——台湾作家黄凡的《零》获得长篇类奖项,内地作家陈楸帆的《丽江的鱼儿们》获得短篇类奖项。
“科幻奇幻翻译奖”(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Translation Awards)旨在奖励每一年度优秀的由其他语言翻译成英文的科幻奇幻小说,由位于加州的“科幻奇幻翻译杰出认可协会”主办。黄凡我不熟悉,陈楸帆却是我很看好的新一代科幻作家,他今年刚刚出版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薄码》。《丽江的鱼儿们》的英译《The Fish of Lijiang》由美籍华裔科幻作家、星云奖得主刘宇昆翻译。
另一个好消息是掀起这一轮科幻热潮的主角——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预计将在半年内翻译成英语,“并着手开拓面向欧美市场的主流销售渠道”。7月20日,刘慈欣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科幻世界》杂志社共同签署了“三体”英文图书版权合作协议。
看起来,这都像是华语科幻“走出去”、甚至进行“价值输出”的样子。
这种局面当然值得欣喜,因为这是华语科幻各股力量(创作者、读者、出版者、评论者等等)精诚合作的结果,正是这种聚合在一起的力量,让华语科幻的天地在短短三年之内焕然一新。
但仔细一想,陈楸帆的获奖与刘慈欣的进军欧美市场这两件事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
“三体”三部曲被翻译成英语,无论如何,是一个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希望得到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不认为英译的“三体”三部曲可以顺理成章地占领“面向欧美市场的主流销售渠道”。在刘慈欣背后的华语科幻在世界科幻地图上尚未形成庞大而强劲的势力,占据醒目而重要的位置之前,意图只凭借一部孤立的作品就能异军突起,是不现实的。此事的操作者应该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
其实刘慈欣本人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我曾经问过他是怎么看待和评价“三体”三部曲的,对它们有多少自信?——我说的是放在整个国际科幻小说的参考系里面,不只是中国。他的回答是:“我没有自信。比起国际上的科幻经典来说,它们还是粗糙一些,不够精密,还能够找到很多不成立的地方,其他方面也不是太成熟。……拿到国际上真的不行,我不认为西方读者会对它感兴趣。”我曾经以为这是他的谦虚,但后来逐渐明白刘慈欣不谦虚,他只是清醒。
相比而言,陈楸帆的获奖是更好地推广华语科幻的途径。如果华语科幻能够成为这个奖项、甚至是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常客,发挥的效应是巨大的。因此“三体”三部曲英译是好事,但不是好在它会畅销,而是它可以获得与世界上其他的科幻优秀作品同台竞技的机会——比如说,就让它去参加下一届的“科幻奇幻翻译奖”,如何?
归根结底,华语科幻需要的是更多的好作品。让我们先把国内的科幻市场做起来。当像“三体”三部曲那样引起巨大社会效应的作品多些再多些,像刘慈欣、陈楸帆那样才华横溢的作家多些再多些,华语科幻真正“走出去”的日子也就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