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败在“肉”上更悲哀

时间:2012-07-04 13:45   来源:羊城晚报

  “胜负乃兵家之常事”常常成为败者的借口。但这一借口并非总能服人,比如美国国家男篮和中国乒乓球输了,就通常不是“常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输了,同样也不是“常事”。这些年来,中国女排的失败已经成为常事了。7月1日,在2012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胜4负的战绩名列第五,对第6次在大奖赛上获得第5名的中国女排来说,这已经不再是什么大新闻,可是因为主教练俞觉敏的一句话,使这个失败新闻升了级——

  据报载,俞觉敏称,球队发挥欠佳与三周未吃肉有密切关系,“因为害怕瘦肉精,我们出来比赛不敢吃肉,导致队员在体能和体质上明显下降”。

  这样的“失败理由”无疑更令人悲哀,因为它反映的不是单一的失败:堂堂国家女排因为害怕瘦肉精而不敢吃肉,可见我们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多么令人不放心,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失败;不能保障堂堂国家女排的放心肉食供应,又没有提供其他能量替代食品,这是后勤保障的失败;以无肉可吃作为借口,这是涉嫌“避重就轻”不愿承担责任的失败……

  遥想1981年,主教练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并在1985年第四届女排世界杯和1986年第十届女排世界锦标赛上,一直将辉煌延续到“五连冠”,以致后来组织了一个世界联队与中国队比赛。那时,中国还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食物还不丰富,营养也不精良,但还是创造了持续多年的女排辉煌。

  现在,人还是中国人,国家已不是那时的落后国家了,从物质条件来说,女排队员的身体素质在总体上应该比那时好,却为什么反而今不如昔?显然,这与机制有关,与教练有关,与队员的精神有关。这“三关”之间又有因果关系:机制决定教练的选用,教练决定队员的精神以及排兵布阵和训练成效。面对败绩连连,我们是否应该在机制上,在选拔教练上,在教练的能力上寻找原因?在美国NBA中,该赢不赢,首先拿教练“开刀”,没有借口可找,没有责任可推。

  《论语·述而》中有段记载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能让孔子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的,是周朝的《韶》乐。这段记载后来被用以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也被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精神贯注到了三个月不吃肉或不知肉味,有这样的精神,估计做什么都有更高的成功率。然而我们的女排“三周不知肉味”就失去了身体和精神动能而输得稀里哗啦,这岂不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她们失败的原因?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