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江西宣传部副部长、史学博士陈东有,以《金瓶梅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题开了一场讲演。陈东有认为,《金瓶梅》自诞生之日起,就毁誉聚于一身。但是它是一本值得当代中国人仔细、全面阅读的传统小说,因为它有“道德味”,告诫人们要远离“酒色财气”。(6月26日《新快报》)
对于《金瓶梅》,笔者虽没有读过全文,但对其内容却是略知一二:它以西门庆为中心,让我们看到前近代中国社会既个性解放,欲望喷发,又荒诞下流,腐朽堕落的特殊的时期的风俗画。上自朝廷皇帝,下到市井流氓,社会各色人等,莫不粉墨登场,虽然有些人是跑龙套的,一晃而过,但是,它涉笔之处,市井社会和官场的方方面面,人情交往,世态炎凉,无不穷形尽相,一览无余。对于这种“旷世淫书”,笔者天生反感,不是自己患有道德洁癖,而是自己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专家学者之于《金瓶梅》,正如医生为异性病人治病可以隐去性别一样,可以看,可以研究,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另外,《金瓶梅》序里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它既然通篇都是那么细腻的夸张煽情,展现人的兽性、野性,作为男人难免会“兽性大发”,哪怕自己知道其中有“三味”,恐怕也未必能从中嗅到“道德味”来的。何况,即便嗅出来,也不会自动增稠道德血液,否则就太书生了点——这是第二个担心。
不过,确凿的资料又让我心生动摇。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连推荐阅读《金瓶梅》:“《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毛主席可是共和国的创立者,是社会主导思想创立者,也是才华横溢、有鉴赏力的文学大师。既然他认为《金瓶梅》不可不读,读者为了广见闻、长知识,读读《金瓶梅》又何妨呢?而更让我有完整地去读一读想法的,是在与当今社会做了比较之后。你看看,今天城市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不正有很多现代版的主人公在吗?有的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金瓶梅》时代到今天,时光飞驶四百多年,那扎根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传统,心理积淀,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好像整个没有什么变化。《金瓶梅》倒更像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看到了很多令人哑然失笑的今人的众生相——很多人没有看过《金瓶梅》,但却做着其中的事!于是这就有了一个促狭的想法:倒要看看,在失德如野草般疯长的今天,有多少人敢于面对这面镜子?看出自己的丑陋并真的知道,什么值得艳羡,什么应该唾弃。以毒攻毒,或许就能够避免闹出更大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