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动漫《戚继光英雄传》制作粗糙、13位动漫业内人士公开质疑的新闻。浙江宁波方面的回应,包括政府未投资,制作团队中刚毕业大学生占60%~70%,很多人物画面的复制是由于制作时间比较紧等等。
又是技术时间的客观原因喊冤?
抱歉,这次,检验是不是“烂片”的方法太简单。
笔者为此讨教了专业院校动画学院的老师,老师们均认为,哪怕由在校学生团队制作,技术实现也可比“戚继光”提高很多;国内动漫知名作品《兔侠传奇》的技术团队就包含在校学生;我国学生在法国舞台比拼交流,技术实现上甚至超过国外学生。
而更绝的是,6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投入3天时间,加上些泡面、AD钙奶,就制作出了更加精美的“3D”版“戚继光”预告片,无疑打了该片1200万元“大制作”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此,该片的制作公司又称应主要体会其思想内容。
抱歉,这次,检验能不能体会思想内容的方法也很简单。
笔者正为一岁半的儿子痴迷动漫而苦恼。给他放“戚继光”,停留时间不超过30秒,而同样题材但制作精良很多的《淮南子传奇》可以观看6分钟以上,他自己喜欢的台湾动漫《姆姆抱抱》可以看20分钟以上。况且,票房是最好的证明,“戚继光”六一票房收入仅1.45万,某些影院每场次观众平均不到3人。
动漫,本是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一种艺术。靠动漫挣大钱者也不乏其人,美国迪斯尼公司就靠发行和衍生品腰包鼓鼓。我国截至2010年已成立40个动漫产业基地,仅基地出产国产动画片就超过13万分钟,在时间长度上跻身“全球第一”。
但“第一”背后,却是国产动画质量被人诟病,动漫“烂片”横行市场,动漫产业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以至于不少80后家长叹息,自己小时候尚有《葫芦娃》、《黑猫警长》、《神笔马良》,现在的孩子却只剩下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
动漫专业的老师也很生气,在学校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出了校门后大量销声匿迹,流于制作“关键帧”(动画设计动作的主要画面)之间的“过渡帧”(动画设计动作的过渡画面)、重复简单的粘贴复制的工作,在业内声名鹊起者甚少。
一部“戚继光”“烂片”泡泡,终于让“烂片”出台流程浮出水面——制作公司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而发“赏钱”的正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府各项文化扶持政策。
由于披着文化外衣,这种怪现象一直被容忍,滋养了一批专门吃政策的企业,挤压了真心创作企业的空间。动画导演皮三说,“文化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是因为不会死人,因为难以审查与评判。这种风气不纠正,未来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中国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都将深受其害。”
事实上,不仅是动漫,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少是“撮合型”。总投资6.6亿元、目前已由政府投入1.2亿元的武汉市江夏区的谭鑫培文化园,是全国最大的京剧主题公园。但是目前游客稀少,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政府期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但结果却是应者寥寥。
而在另一端,我们也许很难想象,作为中国大学生动漫成功典范之一的“兔斯基”女孩,会获得政府扶持和青睐。然而,检验动漫、文化产业行不行的是政府吗?从“兔斯基”被青少年、白领追捧可以看到,只有观众,才是最好的检验员。
非官方的力量、网络的力量,正在倒逼一个泡泡的破灭,另一种美好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