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冠军打零工,凸显偏门运动员再就业危机

时间:2012-05-29 10:12   来源:红网

  孙旭光曾在1995年代表青岛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男子吊环冠军。在退役后的几年,打过各种零工,卸货工、餐馆服务员、健身教练等。他表示,打零工纯粹是辛苦钱,实际上,这种挣辛苦钱的机会也不是天天都有。(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退役体操运动员孙旭光的遭遇确实很让人同情。曾经代表青岛参加全国体操比赛赢得冠军,金牌、掌声、鲜花围绕身边,真可谓风光无限,令人艳羡。然而,退役后的生活却十分窘迫,不得不打零工挣辛苦钱。这样巨大的落差,无论是谁,在心理上都难以接受。

  事实上,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早已被体育界人士提出来,业内也对如何安置退役运动员有过很多讨论和研究。由于运动员自身职业的特殊,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确困难重重,形势可谓相当严峻,退役运动员孙旭光的窘境便可证实这一点。而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偏门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再就业则更加困难。偏门运动项目主要是指诸如体操、跳水、举重、摔跤等大众普及较低的运动项目,是相对于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大众普及较高的体育项目而言。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突出问题首先是文化素质不高。由于我国专业运动员的培养基本是从娃娃抓起,运动员一路走来,体育训练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大半时间,在文化学习上自然跟不上,学习成绩便落了下来。在这一点上,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如此,偏门运动员也不例外。因此,偏门运动员在退役后也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这对就业十分不利。

  除了这个退役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原因外,偏门运动员还存在着两个较为突出的劣势。其一,偏门运动员再就业的就业面更窄。对于大众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社会上提供的相关就业岗位还是较多的,该项目的运动员再不济也还能去当一个相关的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等,也不会沦落到打零工挣辛苦钱。而偏门运动员退役后,由于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相对其他运动员较少,若是找不到与自己对口的就业机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创业的话,那么就只能靠打零工挣辛苦钱了。

  其二,运动员生涯普遍给偏门运动员留下一身伤病。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多多少少会给运动员留下一些伤病。而偏门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以及肢体动作要求极高,像举重、体操、摔跤等,在训练过程中,伤病是不可避免的。相比之下,偏门运动员更容易留下伤病,伤病的情况可能也更为严重一些。而伤病情况,也制约着偏门运动员的再就业。

  个人认为,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上,相关政府部门和退役运动员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对策。退役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短处加以“补短”,调整心态、参加加强就业技能的培训等等;而相关政府部门则需要为退役运动员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便利政策。但是在为退役运动员提供便利之时,还希望相关部门能考虑到偏门运动员的困难之处,使补贴和政策有相应的倾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