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何以失信于内地观众

时间:2012-04-11 10:07   来源:北京晚报

  最近有媒体搞出一份《香港电影北漂之信用危机》,给这几年来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们打分,结果没有一个得分超过90分的,排在前两位的是杜琪峰、徐克,10位导演被评不及格,刘镇伟的得分竟然只有20分。    

  这几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给了不少香港导演机会。于是香港导演纷纷北上,以期在内地市场分得一杯羹。但相信观众会发现,香港导演来内地拍片后,大多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即便是以前公认的大导演,来内地后,也创造力急剧下降,看前把观众胃口吊得很高,看后观众的胃口变得糟糕。

  造成这种结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染指不熟悉的题材。比如麦兆辉和庄文强(微博)组合,对于金融题材和警匪片的把握非常有功力,也得心应手,《无间道》、《窃听风云》等都被影迷津津乐道。但去年编剧导演《关云长》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以我浅见,关羽这个人物,压根就不适合拍成电影,理由很简单,这个历史人物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太完美,太高高在上。如果按照民间的传统说法拍,好人一个,没有喜剧冲突。如果拍成一个有缺点的人,人们又不会接受。结果只能是苦了甄子丹(微博)演的关羽,便宜了姜文演的曹操。之所以要拍,无非是关羽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以利于商业推广。    

  二是想捞一票走人。内地电影市场这几年急剧扩张,有一种“钱多、人傻,速来”的状态,于是很多好久没有拍片或急于想借机会东山再起的导演匆匆上马。比如《杨门女将》,导演陈勋奇已经多年没有拍电影,现在纯粹的临时起意,手艺生疏在所难免。加上观念落后,观众不买账,非常正常。    

  再就是急于讨好内地观众。以前的香港导演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优势是对于香港本地风土人情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在警匪片和喜剧片上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支持,让香港影片呈现出特有的生活质感,对人性表现既尖酸又宽容。但劣势也明显,跟内地的大导演相比,在宏大历史叙事上的把握能力明显不够,这也是香港导演能拍出《青蛇》、《胭脂扣》等佳作,而拍不出《霸王别姬》、《活着》等影片的原因。

  到了内地拍片后,不少香港导演开始主动表现内地的文化和题材,遗憾的是,他们对于内地的文化背景并不了解,结果只能靠想象来杜撰,这既无法引起内地观众的认同,也无法满足香港观众的期待。像李仁港的《鸿门宴》,尽管制作精良,但偏离历史太多,纯粹靠想象来编撰,受人诟病,在所难免。    

  我以为,香港导演完全没有必要太急功近利,急于占领内地市场,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足于香港这片土地,以表现香港的文化为上策。这一点,有些电影人已经在尝试,比如徐克,在低沉了一段时期后,最近的《通天帝国》、《龙门飞甲》都在向以前的风格回归,尽管不能跟巅峰期的状态比,但观众还是比较买账。最近许鞍华的《桃姐》受好评,也说明好的本土电影,能够打破地域的藩篱,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到共鸣。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