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顾德新 去看见真实

时间:2012-04-09 10:10   来源:新京报

  正在举行中的顾德新回顾展并没有能把艺术家本人请来出席,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展览成为艺术界的重要话题。人们喜欢谈论这个艺术隐士,但他却以不出席的姿态让人们反思,重要的可能是作品本身——或许连这也并不重要。

  对于任何一个谈论他的人来说,顾德新都是一个难题。这并不是因为他被媒体叫做“艺术隐士”,也不是因为据说他2009年5月2日之后就不再做新作品,似乎已退出江湖,实际上,这些举动反而成为了人们的谈资,甚至成了私下或公开流传的“神话”,虽然他自己或许并不希望这样。

  可能我们应该回到顾德新的作品,而不是那些被放大的姿态上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作品标题都只是一个编号,如a02、b01、d04,他的展览主题也都只是开幕的日期,比如他上一次在常青画廊的展览标题就叫“2009-05-02”。他拒绝以非作品的方式谈论他的作品,以至于研究者几乎找不到所需的文字资料。

  但这不应被视为拒绝交流,反而是为了使交流更加不受——语言的、概念的,以及权力的、地位的——限制,其中包含着一种更为平等的态度。实际上,早在1986年的展览上,顾德新就在前言中写下了这句话:“现在我的作品同大家在一起,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感受着它们,这也正是我的希望”。这句话现在也正出现在UCCA展厅的墙上。

  当然,这种态度也很容易被庸俗化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种艺术民粹主义,民粹必然反智,而顾德新对艺术的态度却与此是远远不同的。重要的区别在于,顾徳新对过度意义的警惕与艺术实践中相应表现出来的克制是对作品及其经验的尊重,而不是僭越作品本体的胡思乱想。因此,顾徳新拒绝的是忽略艺术本身的符号化,或许这样才能够说明为什么他使用编号作为作品标题,以及为什么会以整日捏一块生肉的方式去强调身体的体验。

  在这个日益传媒化的社会,意义、概念与词语的传播占尽了优势,而直接体验则已经退居二线,惯行的逻辑是你所看到的总是没有你想到的重要。而顾德新这么多年的努力恰恰可以总结为:重要的不是你所想到的,而是你所看到的。希望读完这篇短文的人,赶快去真正地用肉眼去看顾德新的作品吧,然后我们可以重新看见真实。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