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陈姓影视老板,因投资失败,欠款数千万元无力偿还,于3月22日开枪自杀,消息一出,在影视圈引起了强烈反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投资影视剧的商人老板们背上了需要拿生命做交换的负担?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连线采访另一位浙商影视老板张先生。他爆料称:导致陈总无力偿还债务选择自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星片酬太高了。(03-25 华西都市报)
原本一位事业有成的投资影视剧的商人却毫无预兆地自杀了,各方面排除了谋杀、赌博和婚内外感情等因素外,直剑指所请明星片酬太高导致了该杭州陈姓影视老板投资失败,负债累累并且自杀身亡。这既在笔者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原因在哪?
意料之中的是,如果新闻中所反映的情况属实:六小龄童当初拍电视剧《西游记》时70元一集,现每集的片酬至少是5万元,涨了70倍;当时的“一姐”刘晓庆在拍摄《火烧圆明园》时,整个片酬不过400元,如今同样邀请刘晓庆演一部电影,片酬至少是50万,涨了1200倍;唐国强在回顾当年《三国演义》拍摄时,制片人、导演一级大概是250多元。如今邀请唐国强主演一部电视剧,每集的片酬至少是25万元,也是涨了1000倍……那么,出现以上这种悲剧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但笔者感到意料之外或奇怪的是,既然艺术市场化了,演员的片酬为何只涨不跌,甚至还坐火箭般的速度攀升,市场自然调节机制作用何在?窃以为,这方面可能和当前文化市场存在垄断和审查制度过严甚至官商勾结进行性贿赂现象有因果关系。实际上,个人或私营文化企业拍电视剧或电影拍容易,不过想卖出去或在电视台或电影院播映和放映,以及名正言顺地进入文化流通市场却很难。比如,北京《竞报》07年就报道说,中国内地仅那一年拍摄电视剧数量近17000集,内地电视台一年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只有7000集左右。如果以每集30万元的平均成本计算,每年至少浪费30亿元。
而据了解,目前,中国电视剧发行渠道一般有两条,一条渠道是制片方直接卖给“最大买家”——央视,优点是制片方省时、省力,但发行价格上不去。另外一条渠道是自己做全国发行,与各电视台谈判,发行周期长、风险大,而且发行人力成本又比较高,好处是最后总的发行价格一般要高很多。所以,预售时你必须是名导演,名演员,必须有一个打“名”字头的团队,你才能售得出去电视剧。“没有名导演、没有名演员,我凭什么买你的剧啊? ”正如一位圈内人所言。
此外,中国每年生产将近一半的电视剧不能播出,原在陕西电视台工作的马晓明先生分析原因便说,这跟严格的政治审查制度有关,当然不少制作公司入不敷出,也有当前公司没有形成一种好的竞争机制,大量存在着不懂行,乱投入,粗制滥造,以及人力物力浪费的原因。再之社会上大部分热钱进入影视圈也有腐败的因素,像一些根本与艺术行业不搭边的老板经常以投资拍电视剧为名义,把女明星借花献佛,性贿赂给予贪官,为谋取权力靠山背后的巨大商业利润,这就助长了影视圈的经济泡沫。如此在全国播出量一定和发行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这些各影视文化公司间的恶性竞争必然要推高演员的价码,影响到影视老板的收益。
难怪著名导演尤小刚曾公开表示,每年电视台买片子花费不超过40亿,每年大约13000集电视剧制作成本却最低要50亿,大量风险资本的流入,令电视剧市场像股市。相关专家表示,这样看似庞大的电视剧市场,真正盈利的并不多。
于是,明星片酬“逼死”杭州影视老板值得反思:尽管文化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影视剧创作以及发行和播映是关键,打击热钱和哄抬演员片酬以及权钱勾结方面责无旁贷,特别是在影视剧制作上可以实现严格准入制,防止泛娱乐化以及别有用心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扰乱文艺市场。可文化市场化后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些地方像题材,不该严的则应该宽松些,禁忌越少为好,以保护民间投资者以及制作者的文艺创新、创造积极性以及合法权益。这样,估计以上类似悲剧才能最大程度得到避免!(鲁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