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还是要多关注现实

时间:2012-03-26 11:06   来源:工人日报

  正在热闹进行的香港电影节上,数部华语片集体亮相,并宣布暑期档上映。《画皮2》宣布6月28日上映,《王的盛宴》定档6月,《忠烈杨家将》、《血滴子》、《消失的子弹》档期暂未正式公布,但均表示在努力做后期,瞄准暑期档或国庆黄金档。从题材上看,今年的国产片似乎继续走“保守”路线,故事背景除设定在古代外,更向电视剧学习,多了一重选择——“民国”。

  《聊斋志异》中,《画皮》是被拍得最多的故事之一,曾经几度改编。如1979年,恐怖片概念被引入内地,鲍方执导的《画皮》一经上映便惊悚四方,不知有多少人从手指缝间看完了恐怖的镜头后夜不能寐;陈嘉上电影版《画皮》中的“魔幻爱情”;去年4月,44集的电视剧版《画皮》在深圳卫视独家首播,收视率也一路走高;而今年,《画皮2》又将于6月28日上映……

  仿如三级跳般,蒲松龄只有不足2000字的原著故事先被演绎成了90分钟的电影,再被延伸成44集充满爱恨的电视连续剧。原为警示后人的一个故事,却给了后人无穷的想象与扩展空间。

  而类似现象,在影视创作上很普遍。比如,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题材选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故事——程婴救孤,随着该片的上映,影视圈内一批“春秋、战国、秦王朝、楚汉争霸”题材作品有的已上映,有的则蓄势待发,如电影《战国》、电视剧《春秋祭》等都将焦点放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江山美人的时代。

  “古战场”在2011年一度成为影视作品争相拍摄的“香饽饽”。而今年,好多方面又纷纷将目标转向了“民国”题材。其实,这只是影视题材“撞车”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影视剧拍摄,已然进入一个怪圈,什么题材热,各制作单位便争相拍什么题材。不知此景象,让人该欣喜还是忧虑?

  由于影视剧价格暴涨,不少影视制作单位变得十分功利,什么题材火就拍什么,这也造成了影视剧类型的不平衡发展以及拍摄过度。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性原因,还是影视创作者们太依赖“吃现成”,只顾走捷径,忽视了原创性。甚至可以说,在现实环境下,好多影视创作者已经失去了创作能力,想要创作出像《疯狂的石头》、《刘老根》、《乡村爱情》、《能人冯天贵》之类反映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恐怕都很难。难怪有人戏言,今年的影院里,想看点穿现代装的,跟我们身边生活贴近点的,只能在爱情片里了!

  有一次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当主持人朱军问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著名喜剧作家何庆魁现在回农村老家是不是有衣锦还乡的感觉时,何庆魁出人意料地说:“我回老家实际是给根浇水,没有农村生活(的滋润),我的艺术之根就会枯竭。”

  的确,生活是艺术之源,失去生活基础,恐怕任何艺术、任何艺人都难推出打动人的好作品,更不要说长足发展。何庆魁之所以能成为颇具特色的一位喜剧作家,与他坎坷而丰富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他上世纪80年代还在家打渔,边务农边创作,最终凭借扎实的创作功夫和丰富的生活积累闯出了一条喜剧创作之路。虽然他后来到了城里,但他并没有放弃农村,并经常利用回家看望父老乡亲的机会,深入农村基层,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为下一步创作打基础,好多灵感、笑料也在这过程中获得或产生,难怪他的作品总是那么出人意料,生动感人。尤其是他创作的农村喜剧题材电视剧《刘老根》及其续集,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一名影视创作者,不仅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更要利用种种机会主动接触基层、接触生活,从基层生活中汲取“养分”,给自己的艺术之根浇水。只有依靠生活,一个人的艺术之根才不会枯竭,其艺术之树才会长青。如果影视创作者们都能多关注现实生活,也不至于纷纷将视角投向“古战场”、“民国”或其他相同题材。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