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飞绘。(图片来源:网络)
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但过多的语言暴力正在使它日趋粗鄙化。尤其在网络世界,随处可见谩骂的留言和跟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纯粹的情感宣泄和恶意攻击,似乎非脏话、黑话不足以表达观点。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卷入网络论战的所谓社会名人、知识分子,甚至是名牌大学的老师,也同样肆无忌惮、满嘴脏话,其语言暴力倾向非常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客观、冷静的沟通机制淹没在口水大战中。
虽然说在众声喧哗之中,我们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但语言暴力体现的正是如何对待多元声音的态度,这是考验我们文明水平的一块试金石。到底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一定要用暴力的语言来表达立场与意见?谩骂侮辱能解决问题吗?不管别人的行为多么荒诞不经,也不必使用语言暴力。一些带有浓重的地域歧视色彩和侮辱性质的词汇,除了迅速传播我们文化中阴暗粗暴的一面、掩盖真善美、直接导致社会空气污秽外,并不能治愈日益累积的矛盾。
更为遗憾的是,每次文化界、思想界、知识界在网络内外的论战,从简单的语言暴力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清晰可见的极端主义倾向在大行其道,这使得长期以来艰难形成的文明面纱轻易地就被撕裂。
事实上,网络语言暴力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更是一种文化失范的表征。由于历史原因,儒家传统中的礼义廉耻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已被严重摧残,而新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又尚未得到充分的内化。简单的语言暴力正是这种无所依从的社会心态的折射。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无论在怎样的空间环境,摒弃偏激言论和非理性行为都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需。
暴力是强者欺凌弱者的一种行为,让人承受的是肉体的伤害,而语言暴力残害的却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语言暴力已经刻不容缓!(徐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