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技术不能替代艺术

时间:2012-03-23 09:08   来源:人民日报

  在2012年中国舞台美术与技术邀请展上,各地的舞台美术作品集体亮相,这是近10年中国舞台美术发展成就和创作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综观这次展览的作品,最直观感受莫过于,我们的舞台变得更漂亮、更富有现代气息了。然而,在这种现代气息的背后,我们也注意到,大制作、景观化、高投入,这些业内争论已久的问题依然萦绕在当前的舞美创作中;“戏不够、景来凑”,打造精美的视觉盛宴,不惜重金引入国际先进声光电技术等创作思维,依然被某些舞美创作者、相关部门领导者奉为信条。高科技时代,戏剧的本真是否还在,舞美创作的艺术魅力何在,我们的舞美在世界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等,这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

  中国戏曲的魅力在于演员的表演和唱腔,其程式化、虚拟化的美学原则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规范。这一具有写意风韵的东方艺术,曾影响了包括布莱希特在内的诸多西方戏剧导演。不同地域的戏曲剧种,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性、谨慎,不能脱离艺术本真之源,更不能过度开发。高科技不是万能的!它既可以为传统的舞台带来生命力,如京剧《成败萧何》、昆曲《长生殿》等就恰当地融合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优势,展现了戏曲写意的美学意蕴,但也可能喧宾夺主,掩盖了戏曲本身的美。

  应该注意到,在舞美创作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艺术观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步伐的加快,人们审美趣味也日益多元化,在剧本原创动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国舞台美术确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过去单纯依靠道具置景、灯光、转台,到如今3D技术、多媒体、智能声光电的全面介入,中国舞美以技术为先,在视觉的求新求变中引领了舞台演出的时代风潮。

  舞美历来是与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但以技术为基础的大制作与戏剧创作成就的高低并不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舞美创作是为演出本体服务的,但现在某些剧目演出却只见奢华的景,不见人;只有光的变换,不见人的出场;原本由演员完成的动作表现、心理状态、性格刻画完全转换为外在的技术运用上。这种舞美创作越位的现象,最终只能损害艺术本身。此外,大制作也让很多舞美设计陷入了同质化的套路中,毫无节制的滥用LED、3D技术,这于商业、宣传、感官有益,却无助于整个舞台演出质量的提升。

  新世纪以来,中国舞美的技术、设备实现了与世界同步,但是我们的艺术观念、对舞台美术的认识却与国际社会严重脱节。每四年一届的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展览,体现了各个时期世界舞台美术的最高水平和艺术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都组织代表团参加这一舞美界的盛会,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拿到过一个重要奖项。在舞美技术上,世界有的我们都有了,却在怎么用、为什么用上,缺少思考和创造,缺少与世界对话的作品。

  在技术泛滥的时代,戏剧依然在以表演的真实、情感的真挚打动着观众。实现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的无缝对接、艺术观念的变革与人文精神张扬的统一,国外戏剧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的舞美创作者不妨多思考“戏剧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多思考如何在“悦目”的基础上达到“赏心”这一创作旨归,多进行一些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思考和舞台尝试。毕竟,戏剧艺术的发展需要美学观念的进步,而不是技术手段的比拼。(徐健)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