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并非为了国家,只是为了尽力做好这份工作”、“我只是为了自己而战,而不是为了去做国家英雄”。近日,在国外参加网球赛事的李娜在采访中抛出“生猛”言论,再次激起千层浪。
如同之前感谢赞助商未感谢国家一样,此番李娜的言论迅速集结了针锋相对的“挺娜派”和“倒娜派”。“挺娜派”为李娜的真实坦率叫好,认为这是“回归人性”的表现。“倒娜派”则认为,在外参赛的李娜就是代表了中国人,并质疑她说话“是否妥当”,甚至上升到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的高度来批评。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不用上纲上线,用常识就可以判断。自从2009年从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单飞”之后,李娜由国家运动员转型为自负盈亏的职业球员,此番也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业巡回赛。在这种情况下,动辄扣上“代表国家”的沉重责任,未免荒谬。除了体育总局的官方人士表态外,“挺娜派”的呼声占主流,也说明了“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但是矛盾并未解决,反更加凸显。必须承认,靠自己吃饭,尽力做好工作的敬业精神,放诸四海都是一种优秀品质。但在当下中国的舆论里,光明磊落为自己利益努力奋斗的李娜却陷入困境:“为自己而战”似乎就是没有集体责任感,“回归人性”竟然和“道德责任感”背道而驰?由此也必须看到,看似荒谬的“倒娜派”观点存在现实基础。举国体制下,运动员们的培育成本由国家、集体承担,也必须将绩效归于“投资者”。获得荣耀之后先感谢国家,因此具有逻辑合理性。而李娜代表的是另一种情况。从国家运动员转型为自负盈亏的职业球员,对个体利益的追求关乎生存,必须为自己拼搏。这是一种与原先截然不同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思维模式。因此,无论李娜是否曾从体制的培养中获益,无视个人的那种集体主义的责任感已经是过去式。
事实上,这种集体主义下忽视个人权益的伦理准则,本就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社会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在各个领域都遭遇着挑战。我们曾进行过史无前例的“人性实验”,试图通过各类运动消灭人性中“私”的部分,却忽视了追求个人权益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李娜旧日和体制的擦枪走火众所周知,而其“单飞”之后释放的巨大能量也令人炫目。她的成功充分说明两个道理:第一是个人的成就来自于自由和奋斗,第二是只有自力更生才有真话语权。逼人撒谎和逼人崇高才是可耻的。敬业精神和公民责任是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道德伦理,我们应当为李娜的“生猛”实话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