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记者是“实战”中磨砺出来的

时间:2012-02-24 13: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继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2月10日在《北京晨报》撰文《中国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记者》之后,20日,《北京晚报》发文佐证这一观点,阐明顶尖记者是时代需要、社会条件和个人奋斗三结合而造就的。

  传播学学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客观阐明了顶级记者不是学院一手可以缔造的。在他看来,新闻学是用一种人文的、人性的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培养讲故事的匠人和艺人,合格的新闻记者既要掌握高超的新闻报道与写作技能,还要知晓相关领域的知识。

  这番话也触动了身为记者的笔者的神经。笔者虽然受过大学专门训练,但周围很多记者并不是学新闻出身的,有些甚至没有读过正规大学。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记者,在“博士硕士满街走”的当下,她充其量就是个杂牌大学的本科生,但她敏锐果敢、勤奋进取,浑身上下都跃动着新闻人的激情、锐利和冷静。她有着敏锐的视角,常常能在“布满灰尘”的地方寻找到新闻,那些在别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小事和不被关注的角落,对她来说却同样蕴藏着无穷的新闻价值。正是这种“闻人所未闻,道人所未道”的敏锐嗅觉,使她在短短几年中迅速脱颖而出,成长为业界知名的记者。

  我还认识一名记者,他“文革”期间被耽误,原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恢复高考后进入北京某大学完成继续教育,毕业后被分配到京城某报社任记者。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从不像某些记者那样满足于浅尝辄止,只关注些浮光掠影的新闻表象,而是对某一个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开掘”。报社安排他采访哪个领域,他就把哪个领域所涉及的专业书籍、中外著作及人文历史、发展现状,尽可能地细读和了解,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目前,他已成为文化界著名的专家型记者和文艺评论家。

  可见,好的新闻记者不是简单从学校里就可以“炮制”出来的,也不是仅有新闻专业知识就能成就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听说有些严格的新闻和传播学学者要求自己的学生手机24小时开机,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就要学生进入采访状态。我想,虽然大学不能成为成就顶尖记者的唯一场所,但要求学生具备新闻人最基本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并尽可能多地传授新闻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这是一个有责任的新闻学教授对培养顶尖记者的义务吧。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