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文化部正式公布《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国共有528个县市、乡镇和社区因其地方特色文化在当地的广泛推广而榜上有名,上海有12个项目上榜,徐汇区枫林路街道上海剪纸是其中之一。
上海剪纸在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可谓家喻户晓。枫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薏介绍,粗略估算,在这个户籍人口近10万人的社区,竟有数千人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过剪纸兴趣班、普及班、提高班等培训,至于喜欢剪纸、知道剪纸的居民则不计其数。
上海剪纸为何如此普及?得从2006年说起。当时上海以王子淦、林曦明两位身居上海的剪纸大师为代表人物,将“海派剪纸艺术”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因林曦明常年住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街道,而他又是当时“海派剪纸艺术”最具代表性且健在的传承人,因此海派剪纸艺术保护传承点落户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并将“海派剪纸艺术”更名为“上海剪纸”。同年,枫林路街道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共同申报,上海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扩展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当年,由中国政府送选,陕西、河北、山西、江苏、云南、辽宁、浙江、山东和上海9省市组团以“中国剪纸”申遗,经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中国剪纸于2009年9月底入列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海剪纸由此与河北、陕西、山西等8省剪纸类型同列,成为中国剪纸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作为中国剪纸流派之一,上海剪纸有何特色?上海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周南说,上海素以海派文化著称,上海剪纸自然也带有浓厚的海派风格,具体来说,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朴实、简练奔放、厚实饱满的基调,又有象征南方剪纸的细腻秀丽、注重线条精细刻画的特点。
由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颁发的世界非遗证书2010年经由文化部下发到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全英文的证书,艰涩的专业词汇加上国际组织冗长名称的英文缩写,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看懂,潘薏说,但大家都知道,这代表荣誉,更代表责任,必须要把这项世界非遗保护好。
保护从哪里着手呢?潘薏说,结合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就从普及开始,上海剪纸要走进寻常市民家。2009年开始,枫林路街道下辖31个居委都开设了剪纸教学点,定期向有兴趣学习剪纸的社区居民免费开课,受到众多居民尤其是离退休居民的追捧,兴趣班报名屡屡超员,培育了一大批喜爱剪纸的初级学员。为给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居民开设更高层次的学习班,枫林路街道社区学校自去年起分春秋两季,招收有一定剪纸基础的学员入班,由专业人员授课。从2010年开始,枫林路街道又在其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如东三小学、西南位育中学等开设了学校教学点,定期向中小学生教授剪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枫林路街道投资数百万元,建立“林曦明剪纸艺术馆”,2010年1月开馆,为上海剪纸建立了一处展示、交流的专用空间。展馆不大,仅数百平方米,但展出颇热闹,除常年展示林曦明部分剪纸作品,还以每月一换的频率,展出上海及外省市不同流派的剪纸作品,国内外参观者累计已超过万人。
随着知晓度越来越高,上海剪纸的视野也在拓展。潘薏说,上海剪纸最初有点像枫林路街道的社区文化,街道举办的活动如2009年的“百人剪纸展”,剪纸的、观展的,大部分都是本社区居民。2011年,枫林路街道联合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举办枫林韵全市剪纸大赛,邀请全市各区剪纸高手联谊比赛。周南解释,上海剪纸其实有很多分支,比较活跃的有闵行区颛桥剪纸、奉贤剪纸、松江剪纸等。这些剪纸各有特点,上海剪纸应该有足够的容纳度将活跃在上海各社区的不同剪纸流派整合起来并向外推广。
上海剪纸成为世界非遗,因其文化上的珍贵、独特和脆弱;枫林路街道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又因上海剪纸的草根和普及。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恰恰揭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才能有生命力,只要喜欢这一文化遗产的人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