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是体教结合的宠儿

时间:2012-02-16 13:46   来源:新华网

  几乎是一夜之间,“哈佛小子”林书豪火了。这位华裔篮球新锐战湖人、惊科比的表现固然令人啧啧称奇,然而给记者留下更深印象的是他一边看书、一边拍球的“混搭搞笑训练法”。

  很多人已经开始探讨林书豪在NBA的成就能否超越姚明甚至科比,可是依记者之见林书豪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证明了非专业体制下的训练模式也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华人篮球运动员。

  迄今为止,中国人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离不开封闭式、缺少足够文化教育的专业体制,在林书豪之前闯荡NBA的姚明、易建联、巴特尔都是在这种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林书豪的身体条件与中国选手相仿,在他横空出世之前,恐怕没人会相信一个华人运动员能够实现哈佛生和NBA明星兼得的壮举。

  在体教结合蔚然成风的美国,依林书豪模式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并不少见。事实上,尽管美国体坛也有一些高体育天赋、低文化素质的明星,但主流情形却是包括职业体育明星在内的绝大多数知名美国运动员,都是在接受了正常的中小学教育之后从高校脱颖而出的。“铁榔头”郎平的女儿白浪去年就曾随斯坦福大学女排访华参赛,以她的能力如果将来入选美国女排一点也不稀奇。

  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项目实行的是长期集训的专业体制,疏离教育和社会。业内一种比较普遍和传统的认识是,国内运动员在身体素质等方面与欧美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按照大运动量、长期集训的方式培养,很难在竞技层面尤其在力量型的对抗项目中与国外高手抗衡。但这种观点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

  华裔小子林书豪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拥有正常学业和高水平竞技能力是完全可以兼容的,甚至文化素质还可以反哺竞技能力。当然,这其中离不开个人的天分、合理的时间分配和科学的训练。

  已经开始上大学的姚明日前也谈到体教结合的问题。他认为“体教结合”,能“有利于让读书人运动好,更有利于运动员读好书”,能真正从普通学校走出不普通的体育人,影响更多的普通人爱上体育、享受体育。林书豪的成功,对姚明的观点是一种佐证。林书豪的示范效应,对于那些有学业任务的体育少年的家长们相当于一粒定心丸。

  林书豪成名之后,一个热议的话题是他将来有没有可能为中国男篮效力。这多少像个“伪命题”,除了血统和身形,林书豪是个地道的美国人,日后作为外援加盟CBA倒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现在关键的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要考虑的是“林书豪模式”对我们的体育体制是否有启示和借用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汲取美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将体教结合的模式发扬光大,中国体育将来又何愁没有林书豪这样体学兼优的“双核”战士呢?

  其实,中国体育也有“林书豪”。在前年的国际象棋世锦赛上夺得亚军的阮露斐,就是清华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商学院的高材生。只是,在目前中国体育的土壤上,这样的成功个例实在太少。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体育的专业体制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的一面,但关键在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体育发展模式也应有相应调整、改革和补充。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无疑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