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反假“圈养”需真“放养”

时间:2012-02-03 10:10   来源:光明网

  春节假期一结束,足管中心职业部就忙着2月9日将在河北香河基地举行的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其中议题有“管办分离”。令人奇怪的是,身为足管中心副主任的于洪臣,直接担任职业联赛理事会主席不仅难避“内定”之嫌,更与“小中心、大协会”的体制改革相悖。(见2012年1月31日新华网)

  委员会变身理事会,部门越来越多,改革越来越复杂——中国足球“管办”不易“分离”更难。

  作为球迷,有一小串疑问,身为足管中心副主任的于洪臣,还未在中国足协担任职务之时,却直接担任职业联赛理事会主席,有何妙招避开“内定”之嫌?是否同“小中心、大协会”的体制改革相悖?又如“解读”原计划改革后的足管中心将只负责政策规划之初衷?既然“管办分离”初衷即为削弱足管中心插手联赛事务的诸多权力,为何如今又“插足”?一旦中超委员会和中甲委员会扩编为职业联赛理事会后仍归足管中心领导,改革大计是否沦为空谈?诸多的疑问未破解之前,敢问国足路在何方?

  说实在的,不光是球迷疑虑过多,就连诸多足球业界专家对于“管办分离”的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更何况,“俱乐部早就希望联赛自主经营,就像当年联合提出组建中超公司那样。”为何足管中心和中国足协非缠着中国足球不放手?再说,“管办分离”一是“很难明确是和足管中心分离还是和足协分离”,二是“很难在中超公司层面上得到执行”。

  这下总算明白了,为何中超公司距离“独立的、中国最专业的赛事运营管理公司”这一宏伟目标相去甚远?最根本的障碍则是由于中超公司无法撇开“最大股东为中国足协”这一“章程性缺陷”,公司董事长也只能由足管中心副主任级别领导担任——无论足管中心的“管办分离”口号多么响亮,健康联赛商务开发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仍要由足管中心负责支配。

  让中国足球由“圈养”走向“放养”……我们叫了好多年,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我们也一直在推进,我们却始终不敢不愿不肯“放手”。

  圈养到底好不好?其实这个问题不用笔者回答。打个不文雅的比方,圈养的鸡养下的蛋都比放养的少,圈养的马牛羊就更不用说了,营养无法同放养的相比。

  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夫妻关系吧,若另一方总怕对方出轨,精心地将其“圈养”着,相反,说不准那一天还会真出轨,自然地将其“放养”,没事的准没事,即便会有点儿事的,单方面“圈养”得再好,也是白费。不管怎么也只能仅仅“圈养”了身体,却“圈养”不了心,有何用?到头来,剩下的也只有泪水。文章中所指的“圈养”和“放养”中的国足,不是指他们的“忠心”和“诚心”问题,而是说要真正地放手俱乐部和相关组织来经营中国足球,让他们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让他们自己来经营自己的球队……给予他们足够的条件——天时地利。当然,适度的管理和监督是必要的。

  其实,中国足球真正放弃“圈养”,给予俱乐部十足的“放养”。大有益处。其一,增强了各足球俱乐部之间的管理水平;其二,提高了各足球俱乐部之间的发展空间;其三,采用竞争制度让球员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其四,把所有政策和条件都给予各足球俱乐部让其自由发展;其五,给予足球俱乐部“放养”的同时实行“淘汰制”的管理模式;其六,官方管理部门适度的监督在把握平衡的基础上助推中国足球良序发展。

  他山之石为何不搬来为我所用?大多数国家的足球队一直由足球俱乐部自己“放养”长大,根本没那么多且庞大的管理机构,自然,管理部门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而且足球发展既健康又良序。何乐而不为?当然,搬回的他山之石能否成为自己的“美玉”,这里面既有技术,还有艺术,更有学问,而不是搬回来砸自己的脚。

  “现在有足管中心、足协、联赛理事会还有公司,谁和谁分离都不清楚,改革越改越复杂,部门也越来越多,原先很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会变得很麻烦。”从球员们的抱怨声中,我们似乎读懂了他们的心声——放手吧,给我们自由,让我们轻松自然地奔跑在辽阔的绿茵场上。

  值得一提的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仅仅只是一种体育项目,最多上升到体育精神或体育文化,足球不是武器、不是工具、不是兵舰……请不要给足球赋予太多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精神,足球不是一个国家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地位提升、国力展示的工具。

  今日之中国足球若想跃升为亚洲,甚至世界足坛的“劲旅”——国足反假“圈养”需真“放养”。如果连这点儿足球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做不到的话,一切大话皆是空谈,所有美梦全是泡影。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