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博纳影院宣布将自行制定“观影分级制度”。该制度将对一些血腥、暴力、“床戏”等内容电影进行分级,向儿童、老年等各层次观众进行指导性建议。此举在业内人士和不少观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1月31日《北京日报》)
时至今日,“观影分级制”当然已不是什么敏感话题,但来自官方层面的态度,多年来好像总在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时机,则也是人所皆知的现实。孰是孰非无妨暂不议论,对于新年传来影院将自行提升服务,尝试开展“观影分级制”的消息,我倒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种推动有关进程的民意调查。
可想而知,影院版的“观影分级制”,在其实行过程中,肯定不可能煞有介事地去“限制”这个、“禁止”那个。正如相关负责人所称,此举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而不是要制定任何行业标准。所以,这个“服务”提供得是否能令绝大多数观众为之满意和叫好,其实便是催化这个“制度”在将来某个时候,有无可能上升到更高规格和层次的一块民意民愿“试金石”。
从近些年来全国两会期间反映的情况看,中国电影是否应建立完备正规的分级制度,已然是电影界、文化界人士不断提及和争论的一个话题。有关的提案及议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领导公开表态,表示将就电影分级制问题,通过相应渠道和方式,进行相关的观众调查和意见收集。因此,这次博纳影院打算自发尝试“观影分级制”,或许也正是决策部门乐于看到的一扇“窗口”、一种“验证”。
中国不是排斥“观影分级制”,而是尚未找到值得借鉴的成功模式;中国电影也不是跟“分级”要求相距遥远,《色戒》、《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到了国外,也曾得到过“限看”待遇。如何创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观影分级制”,大概才是这些年来我们仍在谨慎探索的原因所在。
现实社会和事物,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有些方面,的确需要自上而下的一锤定音;有些内容,最好还是寻求由下而上地水到渠成。我以为,围绕“观影分级制”的最终促成与定型,可能就尤其少不了像“影院尝试式”民意调查的辅助铺垫。这样的基础工作做得越实,公众意见听得越多,未来提供决策参考的信息,也就越能少走弯路、少出纰漏。
“衣服都分成人和儿童款式,何况电影乎?”业内人士实言相告,影院版的“观影分级制”,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有些影院为了不影响自身的票房利益,才会刻意回避这个问题。那么,为了呼应这种率先“吃螃蟹”的举动,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去领略和反馈“模拟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