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历史能“乱弹”

时间:2012-01-30 10:27   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宫廷斗争剧”席卷荧屏。《宫》、《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的余温尚未消失,《武则天秘史》、《后宫》、《万凰之王》又拉开了新一轮的“宫廷剧”大战,它们将唐、明、清的后宫演绎得风生水起,各路皇上皇后、妃嫔贵人竞相斗法。而后更有《唐宫美人天下》、《太平公主秘史》、《深宫谍影》、《凰图腾》、《宫锁珠帘》等陆续亮相。

  “宫廷斗争剧”称霸荧屏,制作方使尽浑身解数地博“噱头”:《唐宫美人天下》号称宫廷版“越狱”;《深宫谍影》加入悬疑惊悚成分,直言把谍战剧搬到了清宫;《凰图腾》赫然打着唐宫“男人夺权、女人争宠”的宣传旗号……这类作品近似的“忠奸”人物定位、角色设置,相差无几的剧情走向,还有耳熟能详的那些台词,轮番地对观众进行着轰炸,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议,其中《武则天秘史》的质疑声最高。

  《武则天秘史》此前就因其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而又由三位成名女星接力出演“一代女皇”而引爆话题;然而开播伊始,观众却大呼雷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一直是历史剧的创作原则,虽说古装剧中“戏说”、“秘史”等夸张、虚构的成分居多,然而家喻户晓的历史大事件总不能随意篡改。《武则天秘史》第一集开场,武媚娘的爹居然变成了李世民身边的大将,且战死沙场,临终托孤:“最不放心的就是臣的女儿,她叫武媚娘”;之后武媚娘深宫侍宠,居然对李世民说出了“我还有个大名,叫武曌”、“日月普照,光明万世”的“惊世之言”。据历史记载,“武媚”是李世民见她之后所赐,而“曌”字虽是武媚娘自己创造,可那是在她登基为女皇后的事儿了,如此的历史硬伤怎能不为观众所诟病!而很多的剧情设置更是莫名其妙、简单弱智,如身为一国之君的李治痛哭流涕,向满朝文武下跪这样的情节就让人大跌眼镜。同时,《武则天秘史》香艳的画面、露骨的台词成为观众质疑的又一话题,很多观众都指责其过分的调情戏、亲热戏根本无法让孩子观看。

  相对于剧情的离谱,《武则天秘史》的主题曲直白得让人瞠目结舌,歌中唱道:“14岁那年,我进了后宫;24岁那年,我削发为尼;30岁那年,我失去亲生女儿;32岁那年,我成为大唐皇后;61岁那年,我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岁那年,我登上女皇大位;82岁那年,我准备一块无字碑……”履历表一样的歌词,遭到众网友一片嘲笑。

  事实上,“戏说”也是戏,“秘史”亦是史,虽不一定如历史正剧那般庄严谨慎地写,可也不能“乱弹”得离谱,毕竟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受众面极广,也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而言,电视剧成为其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思想立意积极向上,文化导向文明健康是创作起码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宫廷斗争剧”大量撞车的现象也说明电视剧原创力的缺乏,这也警示我们的创作人员,应积极地开拓思维、挖掘创新,避免“今年6个武则天‘登基’,明年3个花木兰‘打擂’”这样尴尬的局面出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