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牌更难成就的

时间:2012-01-12 13:48   来源:人民日报

  从2002年组建国家队算起,冰壶运动在中国刚好10岁。

  10年间,从国人不知冰壶为何物到拿下世锦赛女子冠军、冬奥会女子铜牌,用“跨越式发展”形容中国冰壶运动,毫不为过。

  打量10岁的中国冰壶,一位亲历者最深的感慨是:一个项目的发展,最难的是植入当地文化之中。在国内,冰壶比赛的收视率已经不低,但接触过这项运动的人依然没多少。所以,顶着冠军光环的中国冰壶,现在最想做的是“放慢脚步”,眼光向下,身段放低,去培养冰壶运动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根基。

  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在10年前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后,同样需要注入更多人文元素,为发展夯实基础,带来后劲。

  在中国竞技体育的版图上,一向是“夏强冬弱”。冬季项目中,又呈现“冰强雪弱”的格局。中国冰雪运动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宗旨,这固然与地域、经济的双重制约有关,但同样折射着文化的烙印。国人真正接触雪上项目,不过是最近10来年的事。1994年冬奥会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办时,5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的前一天,近两万人在低于零度的山上露宿,只为第二天能占据一个好位置观赛。这样的热爱,源自数百年的积淀,源自冰雪运动已成为北欧文化的一种象征。

  有人将竞技体育的荣誉比喻为“冰山露出水面的尖顶”,而隐于水面之下的庞大部分,则由民众积极参与体育、并积淀而成的文化元素所组成,这体现着体育更广泛、更多元的社会价值,也决定着“冰山之顶”的高度。本届冬运会虽然已近尾声,金牌发出大半,而“文化十二冬”的理念不过刚刚破题。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