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天,一批知名书店的倒闭,使得“实体书店何去何从”成为公共热议之题。网店冲击,电子书劲袭,实体书店处于飘摇凄凉之境,爱书之人多有伤逝无奈,甚至担心书店就此阑珊远行。坐落于北京建国门外中央商务区、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青少年主题书店——“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却在这样的时节开张经营,以昂扬姿态勇走荆棘路,仿如一个书业童话。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是这个书业童话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李学谦于2007年任中少社社长,不久后即开始书店的构划。中少社为中央级出版社,长期以来看重社会效益甚于经济效益,其后果就是阻碍了书籍在市场上的良性流通,十多年前的书仍积压在库。李学谦希望借着出版转型之风,让中少社成为活跃的市场主体,自行削去事业单位的笨拙之气。定位为“新型阅读推广基地与教育培训咨询中心”的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是他梦想与现实想结合的所在。
此中有四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坚毅,更有谋篇布局的镇定与理性。书店一面世,即自成格局,别有气度,除规模之大令人感叹外,它鲜明地标榜自己所出售的“不仅是书,更是阅读体验服务”,为实体书店前景增添希望的亮色。
我的精神底色很复杂
李学谦生于1958年,自谓典型的50后,在文革的动乱中度过自己少年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一种宏大的英雄主义教育,走过精神贫瘠的时代,也艰辛地穿过由时代所带来的心智的茫然。1978年他进入大学,正是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国的时候,尚未理解中国,即身处西方文化的热潮中,纵有学习的激情,却找不到与现实经验的对接处,待自我逐渐成熟,便返身中国文化。
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从杨家将、封神榜等地摊连环画,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旋即步入马哲等红色经典,再流连于萨特、弗洛伊德,后折返中国传统文化作品,李学谦说自己的精神底色很复杂,有他个人无法改变的芜杂与错置。而触动他至深的,仍是年轻时所读到的马克思的话:“我的皮不够厚,不能用我的背,对着世界的苦难。”
因自我精神蓬勃成长之时,所汲取的养分,无可选择地就是这些,故而,英雄主义深深契入了自己的生命。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道义感,无论自身处于何种境遇,始终镌刻在心。时代对个人的成长有所剥夺,也有所馈赠,而李学谦那一代人的幸与不幸,皆在此。
没那么偏激,也没那么执著
在走上中少社社长的岗位之前,李学谦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从官员到纸媒,又从纸媒到书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他说:“很多人很多人,总喜欢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作为一种手段,喜欢标榜自己所作所为的现实意义。我不赞成这样,关于社会文化理想,我没有那么偏激,也没有那么执著。我只想脚踏实地去做事”
作为一位入行并不久的出版人,李学谦把自己当学徒,时时学习。他关注着国内外出版业的动态,早就发现,书店的倒闭,并非中国所特有之现象,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当时构划筹备“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书店可以倒闭,何以安身立命获得自身的发展以及价值,就是他思考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他眼里,“大世界”并不如旁观者所见,有着童话般的魅影。“大世界”由中少社投资,经营场所也是自己的地盘,所占有的资源优势,是很多实体书店所没有的。但“大世界”亦非占尽天时地利故风景独好,它和全球书店一起遭受着书业冲击,逆书店溃败之势前行,其力量与信心来自它的自我升级与经营理念,即以卖阅读服务替代卖书,同时从其顾客群出发,制定多元而有吸引力的服务产品。此中正有实体书店可资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