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重在品质

时间:2011-12-23 13:59   来源:北京日报

  又是一年“贺岁档”,又是满眼满耳的喧嚣异常。舆论热炒的重点照旧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诸如大片之间如何“杠上”,一部片子如何烧掉几亿元投资并志在多少亿元票房,风姿摇曳的女主角如何踏上灿烂星途等等。

  大片是好是烂,见仁见智,无需多费笔墨。但不难发现,在票房为王的今天,即便是《金陵十三钗》这样本应跟娱乐毫不沾边的重大苦难题材,也被轻易地跟“江湖故事”一块放上了商业炒作流水线。虽说作为大片,作为一部奔着小金人而去的大片,《金陵十三钗》那种从头到尾让人以为在看好莱坞电影的感觉或许可以原谅,但出品方早早拿出“床戏”说事,频频眉飞色舞于票房的做派就多少有些让人难堪了。

  有人注意到,在该片热映的同时,舆论对南京大屠杀真相及幸存者生存现状的关注反而很少,几乎被拍片轶闻之类“浮云”淹没。一切话题始于“钗”,也止于“钗”,大家在影院里掉了几滴泪,出来继续关注此片源源不断“贡献”的八卦花边,这正是文化市场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写照。

  当下国内文化市场不可谓不繁荣,但更多是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繁荣。虽然特效技术跟国际接轨,包装炒作手段花样翻新,但真正的经典作品,能够传下去、代表民族文化、代表整个时代的作品还是太少。有导演感叹,不少国产电影票房是有了,钱是赚到了,但某种意义上却依然很“穷”。而这种骨子里的“穷”在现在的文艺创作领域相当普遍,比如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大都缺乏扎实的本子和关照现实的题材,更很少拍出中国魂来。名导们忙于找捷径、挣快钱,或争拍古装片、或争拍宫廷戏,或争着翻拍四大名著武侠小说影视旧作,“十年磨一剑”的精品力作不多,“五年一亮剑”的怪事倒是层出不穷。

  跳脱真诚和感情,揣着一脑门子生意用大投资、大制作、大宣传的法子来搞文化产品并不可持续。有句话说,不能穷得只剩下钱,还有句话说,不要走得太快,以免我们的灵魂赶不上我们的脚步,这两句话值得名导们好好琢磨,搞明白这个,比斩获几亿票房捧回几个小金人重要得多。(木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