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体”“淘宝体”“蓝精灵体”“TVB体”……近日,网络上又流行起了“断电体”。一条内容为“说Android手机费电完全是谣传。以我为例,现在用的这个满电,保守估讠 ”的微博被4000多名网友转发,网友们纷纷模仿“断电体”造句。(10月17日西安晚报)
一个流行于网络的“什么体”,其被人创意性挖掘,到一下子“走红”,总是那么偶然又那么必然。就时下流行的“断电体”,流行出来的是一种使用智能手机者之间的心理共鸣。试想,一个花费不菲价钱买来的高科技产品,其他方面都很令人欣喜,但总是关键时候“掉链子”,待机时间短而是不是“断电”,心有感触的网民搞出一串串“我的手机也是满电,还能用很长时门”、“幸好我用的是电脑,不会出现这种忄”、“今天早上电量不多,不过应该还可以坚持到下讠”就不会出人意料。
网络流行体无一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无一不是与时下网络日益宽松的文化氛围有关。之前“凡客体”的流行,让众多网民乐此不疲,甚至一些名人明星也参与进来,以一个六行文字,每行包括两到三个描述性短语,其中最后一行为“我是某某”用红色粗体显示,也可在最后加一句口号式标语,构成所谓的“凡客体”,竟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网民的追捧,这就绝不是偶然。而已经让这些“体”成为,或日益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各类“体”的流行,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化整体是繁荣的。当然,若没有这个大环境,一些带有“恶搞味道”的网络流行现象也是流行不起来的。如类似的恶搞小月月,对巨人旗下《征途2》卡通形象“征途兔”的恶搞,对于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我爸是XX”的恶搞,对于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XX歌曲”的恶搞,在幽默诙谐之余,在令人发笑之余,在令人深思和触动之际,实际上这类“XX体”或“XX恶搞”已经是网络文化的骨髓,也已经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一部分。
从“凡客体”“淘宝体”“蓝精灵体”“TVB体”,再到时下的“断电体”,其实都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分开每一个“体”的走红,无一表达着一个社会层面的公众诉求,至于这个“诉求”是否有明确的对象,估且不论,但一个通过“体”来表达意愿的活动这本身也是一种“民意的力量”。网络文化的特点就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断电体”终会有不流行的哪一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会有新生的网络现象来代替它,而且被“断电体”的智能手机也会在科技进步中解决“电量不足”问题。这或都是XX体走红带给社会的引导性力量。
再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反正这个‘体’已经势不可挡地流行起来了;无论你信不信,反正网民就是喜欢”。这种推动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